前几天见到我的一 个朋友,是一位中学老师,曾经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学生。这次见面,看她脸色憔悴,一副身心疲惫的样子,就问她是否遇到了什么事情。朋友先是预言又止,咬咬牙还是说了出来:思睿现在上高二,前段时间被诊断为重度抑郁,不愿上学,不愿出门,在家里也不愿出自己的房间,白天也总是拉着窗帘。爸妈要进她的房间,总是被拒绝。还几次给爸爸妈妈讲,我对不起你们,都是我不好,你们别再管我,别再爱我了,我不配活在这个世上,我的存在只会给你们带来痛苦。
前几年曾见过几次思睿,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妈妈就给她报了很多的课程,像画画、舞蹈、钢琴,还有口才班、英语班,我的这位朋友也会经常在朋友圈发一些孩子参加各种活动的视频或照片。比如主持学校的元旦晚会晚会,参加舞蹈比赛获奖,参加少儿舞蹈大赛获奖等。从上小学开始,一直是班干部,少先队大队长,成绩也一直在班上保持第一第二名,几乎没有出过前三名名。每次和她在一起聊起孩子,她总是充满着喜悦和欣赏。每次问她是怎么把孩子培养得这么优秀,她总是说也没有特别做什么,就是孩子特别懂事,知道自律,特别听话。
我这个朋友要孩子比较晚,从怀孕起,就很注重智力的培养,很早就开始胎教,给孩子放音乐,出生后给孩子讲故事,放益智的动画片,看幼儿画报,背国学经典。在我的印象中,她给孩子的每一步都比同龄的孩子要早。这次是她主动约了我见面,对我说:“我真不知道我哪里做错了,让孩子变成了这样。你说我还是中学老师,孩子出了这样的事情,我都觉得无脸见人了。”
看着朋友一脸无助,我也感到很痛心。一直很乖、很优秀的孩子,父母又一直很爱她,爷爷奶奶也很疼她,家庭也很和睦,这个孩子几乎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受着最好的教育,物质上也很富足,父母也从不打骂孩子,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在这样的环境里,看似被爱包围着,怎么还会抑郁呢?
平时乖巧、懂事、听话的孩子,成绩棒、特长多,人缘好。难道这么多的“光环”还不足以让孩子阳光、自信、快乐吗?很多家长也是被这些“光环”所迷惑。也许家长没有察觉的是孩子的这些光环有多少是孩子自己喜欢的,又有多少是孩子为了让爸爸妈妈开心,为了满足爸爸妈妈的需要。其实越懂事的孩子,越知道爸爸妈妈最在乎的是什么,也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才能让爸爸妈妈开心。为了让爸爸妈妈开心,孩子会把自己的需要和情绪隐藏起来,会通过忍耐,压抑自己的情绪,把自己装扮成爸爸妈妈希望的样子。看到爸爸妈妈越来越开心,她也就越来越努力来掩饰自己,总是把自己阳光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在人前总是一副乖乖女的样子,却把所有的负面情绪、所有的痛苦包裹得严严实实。正是因为这样的孩子不敢给父母或是老师、同学展示自己脆弱、不好的一面。这样等到有一天,她发现自己已经无法掩盖自己不美好的部分,她感觉精心编织的气球就要破了。这时孩子就开始崩溃了。
我们总是说要无条件地爱孩子,但是孩子考了好的成绩,做家长的就喜上眉梢,孩子考试不好的时候,就愁云密布。这些就会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爱我,是因为我学习好,如果成绩不再好,可能爸爸妈妈就不再爱我了。老师同学这么喜欢我,老师这么信任我,老师对我有这样高的期待,如果我不乖,没有考好,就会让老师失望,而我决不能让老师对我失望。在家人、朋友,爷爷奶奶的眼中,从小学习就这样好,你简直天生就是清华北大的料。也许做妈妈的也会想,我已经送到清华北大那么对学生,我也一定能把你送到清华北大去。因此“好”孩子,“乖孩子”特别怕别人对她失望。也无法承受他人对她失望的眼光。这是在这样的恐惧和焦虑之下,孩子一点点迷失了自我,迷失了自信,活着变成了满足他人的期待。一旦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满足他人的期待,孩子就会萎靡退缩,自我放弃,自我否定,自我抨击,甚至用轻轻一跳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解除自己的痛苦。
也许最好的预防就是鼓励孩子勇敢做自己,让孩子体验生命的甜美,用切实的行动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爱的只是你这个人,无论你成为什么样子,无论你做了什么,爸爸妈妈都会始终如一地爱你。爸爸妈妈最在乎的就是你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爸爸妈妈不拿你和任何人去比较,孩子的人生目标由孩子自己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