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先说说,我为什么会读到万维钢老师的《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当文人情怀泛滥之后,有些事是需要用理性去认知的,而我作为一个文科生,显然需要大量脑补。然而尽管科学研究并不总是真理,却可以很好地完善我们的认知体系。
这是一本作者部分博文文章的集结。万维钢,笔名同人于野,“学而时嘻之”博主,喜欢科学和政治,以理性思维见长。本书出版一个月后就紧急加印,连续重印九次,一个多月销量破万册。
这本书涉及行为经济学、进化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物理等许多学科,是理工科思维+跨界交叉学科的知识运用。这本书一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反常识思维,第二部分,成功学的解药,第三部分,霍金的答案。第一和第三部分主要是一些有趣的思维和科学类文章,第二部分是作者阅读和学习的诸多方法论。
读这本书绝不像读某些流行读物那么畅快,它需要你时不时停下来,想几步,甚至,合卷后也未必能给你增加多少谈资——或者说,作者并不热衷于提供“有趣的知识”,他致力提供的是传说中的“科学理性思维”。他的野心是让“反常识思维”变成“常识思维”。
——姬十三(果壳网CEO)
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想更新原有认知,好奇于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书中很多“反常识思维”让我震惊。
取舍思维- tradeoff:两个好东西我不可能都要,那么我愿意牺牲(off)这个,来换取(trade)那个。
损失厌恶(Loss Averrsion):当面对“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局面时,我们对损失的厌恶超过对获得的喜悦。
赌徒谬误:是一种错误的信念,以为随机序列中一个事件发生的机会率与之前发生的事件有关,即其发生的机会率会随着之前没有发生该事件的次数而上升。亦指相信某一个特定的结果由于最近已发生了(运气用尽了)或最近没有发生(交霉运),再发生的机会会较低。赌博是完全独立的的随机事件,这意味着下一把的结果跟之前所有的结果没有任何联系。
合理性(plausibility) 可能性(probalility):想要对任何事情的真伪都给以正确的判断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合理地评估每件事的可能性。
书中用严谨的论述,冲击着我们的常识思维。比如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强调在乐趣中教、学,把教育和娱乐融为一体,让学生学得开心,自己教得也开心,在乐趣中学习,得到更多的收获。然而在刻意练习中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伟大的成功必然会失去很多东西。
所谓“一万小时”实在是个误导人的概念,其中练习时间的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关键是你“刻意练习”。
在学习这部分中,对我最有启发:如何有效学习、如何读书以及记读书笔记。
书中提到,真正提升我们水平的不是文化、不是艺术、不是哲学、不是制度,不是自虐,而是刻意练习。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顶尖高手,关键在于“刻意”地在这个领域内练习。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1.只在“学习区”练习。
2.要把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4. 练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
刻意练习不好玩,如果你想享受快乐的童年,你的位置在观众席,伟大的成就需要放弃很多很多东西。它要求练习者调动大量的身体和精神资源,全力投入。所谓的“一万个小时”,只有建立在刻意练习的基础上,总的练习时间才有意义。一帮人在一起合练可能很有意思,也相对轻松些,但是只有单独练习才能快速进步。
强力研读”并不是为了读《广义相对论》之类的专业著作,它面向的对象就是《卧底经济学》之类写给非专业读者的非小说类书籍。称为“强力”,是因为它追求阅读的深度和效率,力图能在一本书中挖掘到最大限度的收获。
一本书应该被读两遍。好书读一遍你不可能掌握到精要,反过来说如果读一遍就够了,那这本书也不值得强力研读。
第一遍是正常通读,只要放松地欣赏作者的精妙思想和有趣故事即可。不要追求读得快,值得时不时停下来思考一下的书才是好书。
在读第二遍的同时写下读书笔记。这时候就不要每个字都读了,书中作为例子的故事大可跳过,要专注于思想脉络。读一章,记一章笔记,直至读完。然后这本书就可以束之高阁,甚至直接扔了。
强力研读要求的读书笔记包括:
1.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
2.带走书中的所有两点。
3.有大量的自己看法和心得。
4.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的联系。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作者总结的方法论,以及科学的真相。能用理论解释的结论未必正确,不能用理论解释的结论未必错误。探索未知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证据,然后谋求建立因果关系,提出机制。
我一直不假思索的相信医学研究,然而医学研究能当真吗,补钙要加D纯属扯淡,维生素E并不能降低冠心病风险。科学研究并非绝对真理,真实的科学研究其实是一个充满曲折,甚至是错进错出的过程。
万万没想到?梦醒时分,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