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沟通时好像很容易走入一个困境,处理不好很容易让两人的关系添上一些雾霾。
比如说,你的一个朋友老是找你借东西,并且不还。你想要回之前的东西,又不想指责他,那么你要怎么跟他描述。
日常生活中总是出现某些困境。
那如何“正确的表达”我们内心想说的话和需求又不让对方觉得是在攻击指责他呢?
这里我介绍一个简洁的公式,应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很多沟通困境。
当我发现什么什么,我感觉什么什么,因为我需要什么什么,你愿意什么什么。
好像比较能很顺利解决你的那个朋友找你借东西并且不还的难题。
你可以说:我发现你上一次借我的钢笔还没有还,我感觉到好像很不舒服,那因为我需要那个钢笔,所以你愿意还给我吗?
这是一个非暴力沟通的方式。
再比如说,有另一个朋友老是在看到你的时候很大声的喊你的名字,你很不喜欢。你可以继续套用这个例句:当我听到你喊我的名字的时候,声音非常大,我感觉有点难受,所以我需要你下次看到我的时候不要那么大声的喊我名字,你愿意吗?
之所以我会来谈“表达”的正确姿势,是因为我发现大部分时候我们的沟通模式里,我们表达的是态度而不是事实真相。那事实是什么呢?印度哲学家看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是不带评论的观察。那观察到事实后你是表达事实呢?还是在表达对事实的看法态度评论呢?
我好像说的稍稍有点复杂。这里举几个例子。
比如说,聚餐时,你发现一个略胖的朋友正在吃东西,你可能会说:哎你快别吃了,那这个时候我们心里面想的和我们表达的真实的以及他的感受是一致的吗?可能根本就不一致。
当你表达:哎你快别吃了。其实你真实是你看到他在吃很多东西,你可能想的是,你快别吃了,容易变胖。
那他听到“你快别吃了”给他带来的感觉可能是你可能有点嫌弃我太胖。
比如说有一个女士老公回来的比较晚,她肯能会说:你总是回来的这么晚
这句话你想表达什么呢?而他听到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其实真的有可能不在一个层面上。
真实的事件时:你回来的有些晚或者说今天你是晚上12点半才回来的这是一个真实的事实描述
那你想的可能是你在关心对方,你怕他这么晚还没回来,会不会有什么事情。是不是喝多了,会不会找不到车回家、是不是。。。各种可能性。其实你是处于一种关心对方所以才说对方。
那给对方的感觉呢?可能是一种不被理解或者是无理取闹。
他会认为好像你在埋怨他,认为整体都不管家等等等等。
并且你通常不仅仅会说,你总是很晚回来,后面通常都会说,孩子不管,家人不管。不收拾等等。
所以给对方的感觉是他在外忙而不被理解,或者是他真的就出去玩了结果回来晚了他可能也有点愧疚,但是当你这样讲完之后,一些愧疚可能也就消失了。
表述事实是一种不带评价的表述,这样的事实表述起来其实并不困难。只要你只描述事实就好了。
所以那个吃很多的朋友,你不想他吃那么多,你描述事实可以是:我看到你其实已经饱了或者说我觉得你在已经吃饱的情况下,好像又吃了个汉堡或是什么什么。唔又最好也别用。你可以说我看到你已经吃饱了,但是你还在吃什么什么(就他手里的东西)这就表达清楚了你想表达的东西,并且不会给他带来什么不好的感受。(你在嫌他胖)
那如果你丈夫回来的晚,你也不要用“总,总是”这样的字。你可以说:我看到你12点半才回来。
接下来听听他怎么说,然后你表达你的感受和需求就OK了。
尽量在表述事实时避免用以下词汇:总是,每次,又。。
当你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对方可能觉得你又在评价他了。
小喵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的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