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活》中,托尔斯泰指出,无论政客、商人还是窃贼,多数人只会本能地待在自己的圈子里,与那些有相同的人生观和身份的人在一起。托尔斯泰会建议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超越自己的生活半径。
——英国文化历史学家罗曼·柯兹纳里奇,《历史的慰藉:重拾往昔的生活智慧》
在这个心理学的年代,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却比从前都要少。他们静不下来。他们逃离自己的变化。他们不愿意静静地等待新的自己,而是一定要抢先,做那个不像自己的自己。
——英国作家埃利亚斯·卡内蒂,《人的疆域》
2020年,口罩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没戴口罩的时候,两个人远远迎面走近,如果是生人,不妨面无表情擦肩而过,如果是熟人好友,应该含笑招呼寒暄。半生不熟的人最为难,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假装不认识走过去,自知很无礼;想主动打招呼,又怕别人其实很想假装不认识走过去。在这种情况下,最常见的是两个人都望着自己面前一米远的路面匀速向前移动,等二人距离缩近到五米以内的时候,才如梦初醒双双抬起头来好像刚看到对方一样,惊喜地打个招呼,然后目光再次落地,接着向前走。
——《口罩表情》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52期22页
苍蝇与花椒
张天骄
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52期25页
饭店的伙计如何随机应变,有一个老套的故事:客人发现菜里有只苍蝇,刚要发作,伙计拿
起一口吞了,说是花椒。这个场景出现在单田芳的评书《栾蒲包与丰泽园》里,其他民间故事也有类似记载。此时,你不知道该赞叹伙计反应灵敏还是去责怪厨房的卫生条件。
解放前,在很多饭店里,伙计是灵魂人物。“饭馆子要人服,全靠堂柜厨”,“堂”就是指跑堂的伙计。技术精湛的厨师固然重要,但打交道的也只是各种食材。相比泡发的海参鱼翅和需要熬煮一天的浓汤,还是百人百性的客人更难伺候。
伙计中的明星当属赵桂山,清末的小说《会贤堂》还专门提到他的事迹。客人嫌上菜慢,赵桂山不慌不忙地开始讲故事,锅巴鱿鱼为何取名“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有道是“看景不如听景”客人听完故事,全都心平气和,纷纷表示还得再来一盘。后来,赵桂山从会贤堂出走春华楼,一大批食客特地前往捧场。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里也有个故事:杨七做的茶汤被奉为天津小吃经典,于是作为茶点供奉给李鸿章。可老眼昏花的李鸿章却把茶汤上细细的芝麻面看成是浮土,当众摔了茶碗。伙计杨八猜了个八九不离十,跪倒在地:“小人不知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面,罪该万死。”给足了对方面子还点透缘故。李鸿章瞬间也明白了,冷静之后,还赐给杨八一百两白银。从此,天津卫全都知道快嘴杨八,而杨七泯然众人。
事实上,训练有素的伙计会一整套话术。比如客人说你们最近饭菜水平可不如以前了,伙计就忙说:您的口味越吃越高,要是经常来指点,我们就不会这个样子了。遇到性急总催菜的客人,伙计就说:火候不到家不能给您端上来;情愿来晚了换您两句骂,也不能做得不好吃让您生气。
情商只是一方面,伙计确实也有绝技在身,都是心算能力超强,扫一眼饭桌就能把账单报出来。《东京梦华录》里说宋朝的“行菜者左手衩三碗,右臂自手至肩叠约二十碗”。《茶馆之殇》描写得更是传神:客人点了好茶,伙计用竹勺把茶叶放到干净的手绢上兜好。走到客人面前,手绢一抖,茶叶全部投入茶壶,一个渣都不剩。
伙计达到很高的水平,在饭馆里就成了“大
拿”,旧上海管他们叫“能博温”,要是再厉害,甚至可以年底分红。但伙计最主要的收入还是赏钱,比例大概是餐费的10%,高的能达到20%,他们不能独吞,要和账房、厨子一起分账。这个比例和分账方式和美国类似。(完)
………………
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的工作必须要卓有成效,推敲起来,“使某项工作产生效益”和“完成某项工作”可视为同义词。身为管理者,不管是企业主管、医院主管、政府机构主管、工会主管、学校主管,还是军事机构主管,首先必须要按时做完该做的事情。换言之,管理者做事必须有效。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担任管理职位的人中,真正卓有成效者,殊不多见。一般来说,管理者普遍才智较高、想像力丰富,并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准。但是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像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他们也不知道,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相反地,在每一个机构中,总会有一些极为有效的勤勉人士,当别人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一般人常误以为忙碌就是有干劲的表现),那些有效的勤勉人士却像龟兔赛跑的童话一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率先到达目
的地。
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只有通过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