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从张家口之行回来后,我内心深处的不安越来越强烈。在和身边朋友的相处虽然说很融洽,但是我的内心还是产生了极度的不安与忧虑。
我内心的自卑就像铅块一些将我紧紧的锁在我的意识深处,我觉得我好像被某种神秘力量一直禁锢着无法自我成长。我思考着我高中的人际关系,初中的人际关系以及和我目前遇到的相同状况,我不由得深思我到底是在哪里出的哪些问题?在于我的朋友们吗? 答案并不是,我高中的那些朋友在我的意识深处是帮了我很多的人,我和他们聊得开,也有很多的共同话题。但是时至今日,我个人总感觉我当初在他们内心的表现是很low的一个形象,固然就产生了我内心与他们交往的排斥与不安。
另一方面,我活得并不是幸福。我爸常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真是太菜了!”这导致我在做某些事的时候总会缺乏自信与不安。而且我的父母过于关注我的饮食起居让我觉得我并不能过好我现在的生活。
我觉得人都是会生病的,感冒发烧只是浅层次的对生活造成阻碍的病症,而心理疾病却会对一个人的成长甚至一个人的世界观产生深远层次的影响。
于是大家说,2018年了,该有所改变了。这颗内心的肿瘤已经成长到严重影响我的生活以及世界观了。
每个人都迫切的变好,有自己的事业,人际关系甚至自己的幸福家庭。而我却好像仍旧站在原地,看着2016年的我,同样的无助,同样的迷茫,同样的不知所措。
于是,这一系列的书评大概都会有一个相同的主题与目标,那就是见证Shedray变好的一年。好得以在2018年的年末,2019年的年初,重新温习此时写下的话。
“哦,当年的那个废柴才造就了今天的我!”
以上就是我要读这本书的意义。
阿德勒是谁?为什么要读他?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是我在翻阅知乎时,偶然看到一个回答中的一本书的名字。
当时这个问题是:
如何走出自卑和不安?
我想如果我的病有药可医的话,无论如何我都要试试的。
然而这本书并不负我所望。
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是同一时期的心理学家,两人与弗洛伊德的弟子荣格并称为心理学的三大巨头。然而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是,阿德勒强调”个体心理学“,旨在研究人与人的潜力的一种心理学。这些体现我们可以在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和史蒂芬.科维de 《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等书中体会到阿德勒的思想之伟大。
与我自身而言,读此书能够让我真正意识到我的问题出在哪里,以及我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它的启发性在于让我真正忽视客观世界的不如意把问题焦点集中在我自身的原因。
禅师有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又有云: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观的奴隶,我们的价值观的基础在于”我们“是怎样去看待这个事件的,而并非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
所以说寻求改变的焦点并不在于我的环境。是他们不够好吗?并不是,只是我自身的意识在遇到无法解决或者说需要逃避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把问题归咎于客观因素的结果。
总之,病症在于“自我”而并非“客观”,才使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figure style="box-sizing: inherit; margin: 24px 0px;"></figure>
<figure style="box-sizing: inherit; margin: 24px 0px;">[图片上传中...(image-ddd697-1514810870018-1)]
</fig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