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
第一章
有目的的练习。持续练习,突破极限。各领域的杰出人物都是都靠大量练习。而并非是他们有天赋。
有目的的,持续的,大量的练习,才能取得成功。
在任何行业领域之中,最有效和最强大的那类练习,都通过充分利用人类的身体与大脑的适应能力,来逐步地塑造和提升他们的技能,以做到一些过去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你希望发展一种真正有效的联系方法,比如打造世界级体操运动员,或者教出一些能够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医生,那么这种方法需要考虑到在促使身体和大脑的改变上,哪些可以奏效,哪些无法奏效。因此,所有真正高效的方法,基本上都以同样的方式起作用。
基本上各种各样的联系都有可能奏效,但其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则是黄金准则。这就是:刻意练习。则是我们知道的最有效和最强大的练习形式,对刻意练习原则的运用,是为任何行业或领域策划和设计训练方法的最佳方式。
1 有目的的练习
比如打网球,在球场上,你的所有动作都是自动做出的,你的表现也被人们所接受,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如此一来你可以真正在球场上放松,享受比赛。
但是你很快就会发现你依然有一些弱点,不论你多么经常的和朋友打球,这些弱点总是暴露出来。
在我们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时,我们全都遵循很大程度上相同的模式。首先,一般性的了解我们想做什么,从导师,教练,书籍,网站上获得一些指导,然后开始练习,直到我们达到可接受的水平,接下来,让这种技能变成自动的,自然而然的。这种方式并没有错。我们在生活中所做的事情,很多只需要我们达到中等水平便可以了。如果你只需把汽车安全的从甲地开到乙地,或者能熟练弹好《献给爱丽丝》这首曲子,那么你只需要采用这种办法就行了。
但在这里,你要理解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旦你达到这种令你满意的技能水平,而且能做到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你的水平,你就已经不再进步了。
人们通常错误的理解这种现象,因为他们自以为,继续开车,打网球或烘焙饼干,就是一种形式的练习,如果不停的做下去,自己一定能够更擅长。
但事实并非如此。一般而言,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甚至说,在本行业干了20年的医生或老师。可能还稍稍比那些只干了五年的人差一些,原因在于,如果没有刻意的去提高,这种自动化的能力会缓慢的退化。
有目的练习有四个特征:
有目的的联系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主要是“积小胜为大胜”“积硅步以致千里”最终达到长期目标。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的用于引导你的练习。 要把目标分解,并制定一个计划。 接受那个一般目标(并且日渐精进),并将其转化成一些具体目标,使你能达到切合实际的进步的期望。
有目的练习是专注的。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你必须知道某件事情自己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到底怎么错了。一般而言,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如果没有反馈,你不可能搞清楚你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或者你现在离实现目标有多远。
有目的的联系需要走出舒适区。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遇到瓶颈怎么办? 走出舒适区,意味着要试着做一些你以前没做过的事情。 相对较为容易,然后你会继续逼迫自己。 有时候,你偶然遇到那些让你感到很难做好的事情,似乎你永远也做不了。想办法去逾越这些障碍,是通向有目的的练习的隐藏钥匙。
试着做不同的事情,而非更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