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微信公众号三节课上面,黄有璨的一篇更新:《这一波知识付费即将迎来拐点?》是在用数据说明一个现象,比如得到上订阅量比较大的几个大号,他们的打开阅读量只占到订阅量的18%,其它属于“知识付费”领域内的爆款产品,也都出现了差不多的数据,打开率在18%左右。作者给出的结论是,这一波知识付费,可能已经进入拐点。
既然也又在写作课上学来的,要学会在阅读的时候找作者的思路。那么就马上实践起来。接下来让我尝试一边找作者的思路,一边来理解作者给出的观点。
1、什么是“知识付费”的拐点?它是怎么出现的?
前面第一段关于这篇文章背景的交代是作者文章中的:what,即,我准备写什么。先给出一个观点:这一波“知识付费”,看起来即将进入到一个小小的瓶颈期。围绕那些数据证明自己的这个观点,打开率都下滑到了18%。
第二步作者的思路是:带读者一起,来找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即“这一波“知识付费”,看起来即将进入到一个小小的瓶颈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但这只是作者给出的过度环节。)
作者给出的观点:越来越多的“知识付费”产品泛滥,以及大量“知识付费”产品的良莠不齐。
(作者的思路其实还有一个细节,这一句观点给出的时候,不是肯定的,而是站在“大部分人看来”的视角。我会想到什么呢?作者应该还会有另外的自己的观点。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作者是这样来论证的,一是举例知乎live,引用了一位Live讲者的说法:“所谓知识付费,说白了,就是一部分'坏逼骗傻逼'的游戏!”在知乎,很多人把购买知识付费产品称为:交智商税。但是大家更应该关心的是,作为用户,当我们购买这些知识付费产品时,为我们带来的价值是哪些,我们能说出来吗?
在作者分析的这种现象中,还提到了闭门会议上(一块听听组织的闭门会议?),自己被问过最多的问题之一:“我这样的情况,是否适合做知识付费产品?”还提到了一个担忧:这一轮知识付费,下半年会不会演变会“劣币驱逐良币”式的现象?
这里有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我也想到了自己遇到的一些现象,一起学习的群里面,有小伙伴看到说某大v在卖哪方面的课程,感觉很需要,很想买。马上就会听到别的群员说,是很想买,可是自己买过的课程连续听一个月可能也听不完呢,很多购买的课程都没有跟上,索性不跟了。大家也会讨论,是该控制一下自己付费的冲动了,支付越来越便捷,但是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最大的问题还是,我们如果不能消化并用到实践中去改变生活,学那么多,它的价值在哪里?
第三步:这几个现象说完,作者才开始给出自己的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有可能会造成让“知识付费''进入拐点?
先说进入拐点的现象:
1.“知识付费”产品仍然在继续增加,甚至是泛滥;
2.普遍上看,用户们对于“知识付费”产品正在日趋变得越来越不耐烦,或是疲惫;
3.无论是用户,还是对于知识产品的出品者,“这些知识产品的价值在哪里”似乎也正在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
作者终于给出了他的观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三个方面:
第一,此前这一年中看似火爆的“知识付费”,其实是由用户的焦虑、恐慌和好奇心驱动的。
第二,对于用户们而言,对于“知识付费”产品的容忍度,注定会是比其他实体产品更低的。(这一点解释为,因为用户付出的最大的成本是时间。)
第三,对一部分人来说,“知识付费”其实成为了一种相比其他方式,更为直接、简单、粗暴的“变现”可能性。(很多人可能更在乎这是个赚钱的机会,而混进知识付费这样的变现方式中,不是真正打磨自己的内容,而是靠攒来凑一个内容,拿来卖。)
2.有没有应对的办法?站在生产“付费内容”者的视角,该更关注什么?
作者思路第四步:进一步探索,站在生产“付费内容”者的视角,到底有没有什么办法来应对这个拐点?
先是给出了一个概念:创新技术发展曲线
还是看图比较直接,比如这一篇文章中,作者说如果“知识付费”是一种新事物,那么也会遵循这个轨迹。
而这里的关键是,如果这些都成立的话,即使出现了拐点也不怕,只要可以最终再次重回稳定的发展路线。而从观点到再次走上稳定的关键是:是否可以为用户带来某些较为稳定的价值预期。面对用户,需要关注的两类用户价值是:一种是短期价值,一种是长期价值。短期价值就如新鲜话题,热点等,而长期就比如是:“某家饭店一定能吃到好吃的东西”、“某个公号推送的内容每天都很干货”、“某个APP一打开就能勾搭到好多妹纸”、“某个课程上完真的能学到XXX东西”,等等。(读到这里我好像有点突然明白运营到底该去更关心什么了。可以再结合为什么人一定要让自己的先成为自己的领导者,走在前面,持续给身边的朋友带来提升他们自己价值的东西,才是最正确的路。又一次渐悟,笑来老师让我们读《领导梯队》还有他说过的高手因为概念清晰,往往能出手于无形。)
接着看黄有璨的观点,拥有短期价值,你也许可以在短期获取到海量关注或收益。但唯有确保了长期价值的成立,你的业务才能获得更为长远的生命力。
继续找作者是思路,这个观点给出之后,开始展开按这个发展曲线,来分析“知识付费”的发展轨迹。主要是时间上面,2016到2017年初可视为上图的“红利期”。而拐点带来的“泡沫挤出期”,作者预计是半年或址一年之间。
过了“泡沫挤出期”之后,作者说自己个人倾向的答案是“知识付费”会越来越好。因为再来结合一个产品给用户的两个价值就会明白:红利期,就是新生事物刚出现时候的短期价值驱动;而稳定发展期,就是回归到一些本质东西,也就是会到用户的长期价值驱动,比如一个产品的效率,效果,知识体系,口碑,服务等。
一个产品,唯有当其可以给客户提供某种稳定的价值期待时,这个产品才是有长久生命力的。
(还想到了一个人为什么要关注自己的个人成长率。假如你把自己的个人品牌看作一个产品,那么,如果考虑成长率,考虑让这个产品有长久的生命力,就需要源源不断的给身边的人带来稳定的价值。这个价值就是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价值。或许,再来理解领导力的概念,就会更清楚。)
作者给出作为一个产品的创作者,具体该怎么做?
1、尽量让自己的付费知识产品可以“没完没了的产生值得关注的话题”,或者干脆就索性去做一些“半衰期”较长的产品。半衰期可以结合畅销书和长销书的概念来理解。就是我们要琢磨我们的产品,打磨的方向是做好了就可以卖很多年的产品。
2、除了常规的内容产出外,尽量考虑加强你的“运营”。作者说运营就是考虑,要多多制造与用户互动的机会,要考虑让用户部分参与到你的内容生产过程中来。
我一下明白了,原来这些都是运营。
3.作为用户,面对“知识付费”和“知识付费”的拐点,我们该怎么做?
这一篇文章除了学习了作者的思路,更多的是学到了作者的观点。以及对作者来说,他觉得更应该关注什么,或者是有点理解了他传递的价值观。
运营的本质是什么?还有点明白了,打造一个有生命力的产品应该更关注能给用户提供长期稳定的价值。
再来考虑一个点,作为“知识付费”内容的用户,面对“知识付费”和“知识付费”的拐点,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尝试简单总结为:不要着急和焦虑。即使不出现拐点,你也不会错过什么。问自己目前阶段什么最重要?同样甄别能力更重要,我们要选择那些更能为我们提供长期价值的内容上面。持续的优质内容的输出者,最好是持续的践行者,这些更值得我们去选择。
而站在运营的角度,再来考虑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就会明白,唯有先成为自己的领导者,持续不断的精进成长,才有可能让我们运营的这个个人品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公众号:三节课——这一波知识付费即将迎来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