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完这三个人对我的影响之后,我才意识到,这就是“亲近他人”带给我的益处。
1、 说话的资格
这个人,我和他互称“朋友”,但是,我在“朋友”两个字上打了引号。他属于那种我们看起来很好,但是我和他在一起会觉得不舒服的“朋友”。
有一次,我刚了解到对“性”更开放、更现代的观念,我想把这种观念传递给他,希望他可以把这种新观念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样可以解决他在两性关系中一些问题,能更好的享受性与爱。
当我把这种观点讲给他时,他极力地反驳我,认为这种更现代的性观念是不符合中国的道德伦理。在讲述理由的时候,他引用了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欲”,认为现代的性观念是对中国道德观念、传统文化的抛弃。随后,他表示这种对中国传统的抛弃,转而接受西方文化的结果使得中国不再具有中国的特色,中国和外国没有区别。
“存天理,去人欲”源自宋程理学,我对此没有研究,但是后来我在阅读时,有人表明这句话并不是对性的禁锢,太多人曲解了这句话。后面,我那位朋友提到的中国传统的丢失的问题,我觉得是存在一定这样的问题,但是,像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这些简单却极具智慧且具有浓重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因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而丢失。而诸如“年轻人更喜欢过洋节”的现象,并不应该责任全部推倒西方的文化冲击上,我觉得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占有很大的原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国人过洋节是不是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包容性呢?
上面是我的想法,和我朋友的观点是相左的,但是也不是说我的观点就是正确的。我没有把这些想法讲出来,只是很尴尬地坐在他的对面听他把话讲完。我担心如果再把这些内容说出来的话,可能会招来更多的没有意义的辩论,以及把这个议题引向非正确的方向,而且给我这位朋友加深他在这件事情上的误解。
查理芒格说过,“在讲话前,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资格说话。”
我在听我的朋友阐述他的观点的时候,很想说出他的偏见,但明显感觉自我的无力感。我没有掌握关于“现代性观念”和“中国传统文化”大量的资料,也没有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过独立深入的思考,即使我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更大程度上也只是为了掩盖自己心中的尴尬,对这两个问题的推进不会起到任何的作用。
像我和我的朋友这样,对所讨论的话题都是一知半解,凭着对一件事情的“了解”(了解,熟知,理解,掌握中最低一级)和对一件事情的感觉、自以为是的理解来向对方进行阐述,这样的谈话既浪费时间,也不能向对方有效传递信息,甚者会使错误的观念在心中扎根更深。
那个时刻,我告诉自己,
“在说话之前,你要想想自己到底有没有资格说话。”
“如果你要讲它,就先确定这之前你认真踏实地研究过它,对它不仅仅是停留在“了解”的层面。”
2、做好手头的事情
先说说我的工作。国企工人,作业过程需要严格遵守规章,汇报作业情况时的作业用语也要严格遵守规章,并且为了监督职工作业,每个人都佩戴记录仪,作业过程全程录像。
入职了一段时间,经过了新鲜期,我开始觉得这项工作无聊极了,整个作业的过程完全是被规定死的,干的好与坏,工作的经验是绝对的因素,只要干的时间长,稍微认真点,想干的不好,很难。这段时间,随着工作时间的越来久,我对工作的厌烦情绪就越强烈。总是对工作有厌烦情绪,自己过的不高兴不说,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好,所以,我花了很长时间来调整不良情绪。
在群里有同学会问,自己不喜欢目前的工作,但是又不知道该去干什么,猫老师总会告诉这个同学“先做好手头的事”。我当时觉得“做好手头的事”,至少这个事情是能够提升个人的素质能力,而非对社会像我这种工作,对我能有什么提升呢?
工作还是像以往一样,无聊枯燥,对工作我的要求是完成任务且不出现错误。但是,人都有失误走神的时候。前几天作业的时候,由于作业的惯性,有一个步骤我做错了,在作业现场我一直在想该怎么弥补,既能够把这个错误消除,又让人看不出来,脑子里面一阵乱。后来我想出的办法可以把这个错误消除,但是很容易让人看出我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最后是一位老师傅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他看来这可能根本就算不上一个事儿,只能算作一个小失误,他合理地利用作业流程很轻松自然地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这位老师傅,我刚来工作的时候,和他不对付,互相瞧不上。我和他说话的时候,他总听不懂我在说什么,我说abc,他说123,总不在一个频率上,虽然他业务不错,而且我还跟着他学徒,我也不愿搭理他。
这件事情后,我再想这个过程的时候,其实,这位老师傅用的办法并不难想到,如果我在当时的情况下不着急,或许也能想出来,那为什么我要着急呢?我觉得是我对作业的过程不够熟悉,对各种作业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没有足够的深入了解掌握,心里没底自然会着急。虽然每次作业都是这样一套过程,但是,对于这个过程只能说是记住了,并没有能够完全理解。这有点像做数学题,例题会做,但在例题的基础上,出现变形,没有给出最终步骤的直接条件,我就不会做了。
值得我反思的是,如果总是以一种应付的态度来做事的话,我不会有进步,不会得到提升,甚至这种状态会一直向后延续,一直做这种很初级的事情。在自己在抱怨,工作不好,做的事情无聊,自己没有施展才华机会时,可能是我真的没什么才华可施展的,只能做这样很初级事情。所以,我觉得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做好是很必要的。
3、写给自己
我在写东西的时候,总想写点高大上的,总觉得只有这样才有意义,才会有人来看我写的东西,才会获得认同。这种想法会压抑很多写作的冲动,很多时候有想法,但是觉得这点东西写出来没有意义,再搜集其他的资料强行补充内容,一来二去的,拖得时间久了,也就放弃了。结果是,我在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投入的精力不少,但是看不到产出,以致后来连写作的冲动也没有了。
峰哥何峰,他有很好的教育背景,毕业之后和简里里创办的简单心理,创业成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但是去看他写的公众号峰哥BYM,里面的内容不像我关注的其它公众号,涉及经济、心理学、人生哲学等会探讨很专业的内容,他写的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感悟,所涉及的点很小,而且非常个人,写作的语言也很随性,但却简单真实有趣。虽然这是对外公开的公众号,在我看来更像是他整理积累个人感悟启发的自留地。
看了峰哥的公众号,我觉得他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可以这样很随性的写东西,那我为什么不能对自己也随意点呢?在网上,我更多的是扮演一名读者,阅读文章。看了别人的文章会有收获,就觉得自己写的文章也要有意义、要让他人有收获才行。对作者来说,这种使得读者觉得有意义的结果,不是他刻意追求得来的,就是说这不是作者的目的。
写作于作者,更多承载的是他个人的需求。我写这篇文章是源于最近的生活中有了一些对自我细微的觉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缺点,以及今后我可以努力的方向。我把它记录下来,一是可以总结升华那些在头脑中零碎的想法,二是写出来就可以不用再去想这些事情了,大脑就可以把这些东西放置在一旁,去做别的事情。
抛开对写作功利性的态度,也就放下了对写作的包袱,把写作换成写点东西,让它对我来说更容易。
上面是我在生活中遇到的三个人,前两个人和他们在一起感觉不舒服,我曾一度非常讨厌和他们在一起;第三个对我而言是一个虚拟的人,当我持开放的态度与他们交往时,他们都为我的成长提供了帮助,我非常感谢他们。
做到亲近他人,广结善缘不容易,尤其是遇到让自己不舒服的人,如果真的做到了,左右逢源就不是一句空话。
2018年第一稿,祝大家新年大吉大利,广结善缘,闷声发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