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虚荣总是比对自负更宽容——因为虚荣的人对于我们的评价很敏感,从而满足了我们的自尊心;而自负的人对此满不在乎,结果伤害了我们的自尊。《随性而至》
自问:如果为了满足别人的自尊而假装出来的敏感,我宁愿选择自负。
也许,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因为人们尊重我们的意见,倍加珍重我们影响他们的力量,我们不喜欢那些我们无法施加影响的人。我以为这才是人类自尊的最溃烂的伤口。《月亮与六便士》
自问:最高贵的固若金汤的自尊,源于自律而来的自信。
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月亮和六便士》
自问:成为想成为的人,就按照想要的生活去活。
爱开玩笑而又要人不觉得刻薄,天知道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天生善良的人往往是不太有趣的。《毛姆读书随笔》
自问:如何做一个有趣又具有善意的人?
通过这些谈话,他渐渐意识到穷人同上层阶级的人毫无共同之处。穷人并不艳羡富有者,因为双方的生活方式迥然不同,而且他们怀有一种典型的自得其乐的心理,总认为中产阶级的生活里充满了虚情假意,显得极不自然。况且,他们还有点儿瞧不起中产阶级的那些有钱人呢,认为那些人是一批蠢货,从不用自己的双手劳动。《人生的枷锁》
自问:导致贫穷与愚蠢的思维方式,总是惊人的像似。
只有没主见的人才接受道德规范,有主见的人有自己的准则。《作家笔记》
自问:你的行为准则是什么?
我把良心看作是一个人心灵中的卫兵,社会为要存在下去制订出的一套礼规全靠它来监督执行。良心是我们每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它是安插在自我的中心堡垒中的暗探。《月亮和六便士》
自问:人与人的差别不是在8小时之外,而是在人前与人后。
幸福跟痛苦一样的微不足道,它们的降临,跟生活中出现的其他细节一样,不过是使得人生格局更趋纷繁复杂罢了。《人生的枷锁》
自问:生活中幸福与痛苦都是稍纵即逝的,人生格局里值得追求的只有思想与行动的自由。
我有一种想法,觉得唯一能使我们从对这个世界的嫌恶中解脱出来的,就是纵使世事纷乱,人们依然不断创造出来的美的事物。人们描摹的绘画,谱写的乐曲,编撰的书籍,和人们的生活。而其中最为丰饶的美,就是人们美丽的生活。那是完美的艺术杰作。《面纱》
自问:我们值得付出时间的事只有创造美的事物,以及完美自己的生活。
今年的我们已与去年不同,我们的爱人亦是如此。如果变化中的我们依旧爱着那个变化中的人,这可真是个令人欣喜的意外。
自问:你的生活中,都有哪些令人欣喜的意外?
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
自问:你已经筑起自己的避难所了吗?
艺术家较之其他行业的人有一个有利的地方,他们不仅可以讥笑朋友们的性格和仪表,而且也可以嘲弄他们的著作。《月亮和六便士》
自问:你有没有意识到这个有利的地方?
“我并不关心,我关心的是自己。我看见别人坐在一把不舒服的椅子上,自己就觉得不舒服。“
《月亮和六便士》
自问:你有过这样的感受与经历吗?
我们从善里面找不到人生的原由,也找不到对人生的解释,但可以找到某种安慰。在这冷漠的世界上,无法躲避的邪恶始终包围着我们,从摇篮直到坟墓,对此,善虽然算不上是一种挑战或者一种回应,但却是我们自身独立性的一种证明。它是幽默感对命运的悲剧性和荒诞性所作的反驳。善和美不同,永远不到达到尽善而使人厌倦。善比爱更伟大,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其欢愉。《毛姆读书随笔》
自问:善是自身独立性的一种证明,美是逃离世俗的唯一出口,真是达到善与体验美的必要条件。
你若能习惯于跟一些和你不同的人相处,由于他们无视你所追求的东西,你就不得不放下自己所关心的一切而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才能,这对于你的道德修养和知性健康来说都是很有益的。《毛姆读书心得》
自问:如何和比你优秀又和你追求不同的人相处?你的道德修养与知性健康都受益于何人何事?
读者一定要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事物;至少必须拥有对人类事务发生兴趣的能力,而且不能没有想象力。我知道有很多人说他们没法读小说,我发现那是因为下列的几种因素:他们认为自己心里正忙着某些重要的事情,无法再为想象的事物费脑筋;但其实他们是在自欺;或者,有些人根本对自己本身就漠不关心,当然更无法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感兴趣;还有一些人极端缺乏想象力,无法对小说中人物的欢乐悲哀产生了解与同情。当然,如果你既无好奇心又无同情感,那么,没有一本书是值得读的。《书与你》
自问:我们要看书的原因,无非是来源于好奇心同情心与想象力。
即使最没有思想的人也有自己的哲学。不管你对它们知道得多么少,也不管它们多么矛盾、多么褊狭、多么荒谬,它们存在着而且影响着你的行为反应。即使你从未说到过它们,它们却是你的哲学。《毛姆读书随笔》
自问:你建立起自己的影响你行为反应的个人哲学体系了吗?它是在让你变得越来越好吗?
唯有承认了孤独的必然,才能享受不从众的自在,有多少孤独就有多少真实。《剧院风情》
自问:你有多大的喜悦享受这种不从众的自在?
以适当的缄默遮掩自己的怪异行为,我们并不觉得这是虚伪。并非任何事情都一概需要直言不讳。《月亮与六便士》
自问:在某些场合下,保持缄默反而让你更自由。
俗世之务要做,但要超脱其外,要始终坚持只有自我才是真实的。你必得像个演员,穿上戏装,扮演角色,甚至能和所扮演之人情意相通;不过要始终明白自己并非戏中之人,而是真实生活中的自己。同样,一旦明白你不是那具躯壳,寻获了自我,那么又何必为这具躯壳的意识,或者我就是躯壳的感觉所困扰呢?这句躯壳的所作所为都无法撼动你对自我的坚持。这种执着也绝对不会干扰你的躯壳去承担它应有的职责,正如一名演员明白真实生活中的自我,但这一事实绝不会干扰他在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一样。《随性而至》
自问:你有没有扮演好你的角色?你有没有对自我的坚持?最愚蠢的做法是在真实生活中坚持自我,在自我的人生方向上扮演一个别人拟定的配角。
他忘掉了周围生活的一切,连吃饭也姗姗来迟。他不知不觉地养成了世界上最快乐的习惯——读书的习惯。他还没有意识到这样一来就为生活上的一切痛苦提供了一个避难所;他也没有意识到他正在创造一个虚幻的世界,这个世界使现实的世界成为痛苦、失望的源泉《人生的枷锁》
自问:你如何平衡处于不同两个世界的自己?最快乐的习惯学习与读书怎么样可以让你精神与物质获得双重满足?
只有一种办法能赢得众人的心,那就是让人们认为你是应该被爱的。《面纱》
自问:你如何做让自己值得被爱?和值得被爱的人交往。
愚蠢的人一旦无事可做,就百般无聊。做一个闲人需要多才多艺而且修养极高,或者要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头脑。《作家笔记》
自问:百般无聊导致平庸。
美是一个严肃的词,一个至关重要的词。现在的人往往过于轻率地使用这个词了——用它来形容天气,形容微笑,形容一条连衣裙或一只合脚的鞋,一只手镯,一座花园,一段推理;美成了好,漂亮,悦人,有趣的同义词。但美根本不是这些。它远远超出这些。美是非常罕见的;它是一种力量;一种令人欣喜若狂的东西。它不是修辞意义上的“令人屏息”;有时它的的确确能带给你那种窒息的冲击感,就好象一头扎进冰冷的水中一样。《随性而至》
自问:美是一种让人清醒,思考,震撼以及令人窒息的冲击感的力量。慎重的使用美以及要会鉴别高级的美。
要想理解一个男人的想法,最好的办法是设身处地从他的角度考虑。《面纱》
自问:你有没有掌握到这个诀窍?
必须拿什么跟创作冲动结合起来,才能让一个作家写出有价值的作品?我觉得是个性。有的个性令人欢喜,有的个性令人不快,这都没关系。重要的是,凭借其性格上的特点,作家能够用一种独有的方式看问题。哪怕他看问题的方式在大众眼里既不合理也不真实,也都无所谓。《巨匠与杰作》
自问:你有怎样的与众不同的个性?你有怎样独特的看问题的方式?你如何表达有价值又有个性的作品?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痛苦绝不能提高人的修养,只能让人变得粗暴无情。贫穷也是一种痛苦。贫困让他们变得既贪婪又卑鄙,既奸诈又虚伪。《作家笔记》
自问:你对痛苦的定义理解正确吗?
那时候我还不懂女人的一种无法摆脱的恶习――热衷于同任何一个愿意倾听的人讨论自己的私事。《月亮与六便士》
自问:热衷于讨论个人私事是女人的一种恶习。
他教导说,人都比他自视的为高,而智慧是解脱之道。他教导说,要脱离苦海并不一定要出家,只要去掉一个我字。《刀锋》
自问:去掉我执。
改变好习惯比改掉坏习惯容易的多,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哀。
自问:在你的人生之路上,保持学习与自省无非是警惕这种悲哀将随时出现。
大多数人过着受变幻莫测的命运所掌控的随遇而安的生活。很多人受迫于其出生的境遇和生活的必需而保持一条笔直而狭窄的生活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没有向左转或者向右转的可能。...只有艺术家,或许还有犯罪,才能制定自己的生活模式。《总结》
自问:你每天都在为制定自己的生活模式进行投入了吗?
美是一条死胡同。它就像一座山峰,一旦攀登到了峰顶,就会发现往前无处可去。因此我们最终发现埃尔·格列柯的作品比提香的作品更富有吸引力,而莎士比亚的并不完美的成就也比拉辛的尽善尽美的作品更为动人。关于美的文章实在太多了,因此我也添上这么一点议论。美是满足人的审美本能的事物,可是哪些人才要得到这种满足呢?只有那些把饱食当做珍膳的傻瓜。我们应当面对现实:美有点令人生厌。《寻欢作乐》
自问:大部分人是对美缺乏鉴赏力的。那么你如何打造自己的世界?
一个人要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也非得经历同样的痛苦不可。在此,差别在于,虽然每个人同样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有机体,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样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人的存在。这种离群索居的感觉在青春期尤为明显。可是这种感觉,并没有发展到使个人和同伴之间的差别达到今人一目了然的明显程度。只有像蜂巢里的蜜蜂那样很少自我意识的人,才是生活的幸运儿,因为他们最有机会获得幸福。他们集体行动,群起群居,而他们的欢乐也只因为大家共享才成其欢乐。《人性的枷锁》
自问:一个缺少自我意识的人喜欢共享的欢乐,一个完整,独立的人喜欢宁静独处的快乐。这两者之间的差距源于思维层次的不同导致对人生幸福的理解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