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一个梦想变为现实的地方,“来了就是深圳人”。而再次来到深圳已是十年后了,这次的感受完全不同,感觉更像深圳人了。
1、宝安大道及新机场
上次离开深圳时,宝安大道还在修建,这次再来,却已经通车好久了,道路宽、景色美,在这样的路上开车,心情也会好的。相比107国道来说,只是红绿灯太多了,其他都好;当然,深圳新通车的路不只这一条。
2013年11月底,深圳机场新航站楼T3正式启用,原A号、B号航站楼、及国际候机楼同期停用。全新航站楼蜂巢光影多项创新,无论外观还是内观都很漂亮,许多细节也都很棒,每次到机场都觉得像到了博物馆,可惜总没有时间好好逛。
2、深圳书城/深圳音乐厅/莲花山
深圳书城有十多家连锁店,新建的宝安城就在沙井,经常去那里看电影。而最喜欢的还是中心城,那里有个24小时书吧,听说从2006年11月至今,不打烊不熄灯,被称为深圳人永远的灵魂灯塔。书城东西两边是“诗、书、礼、乐”四个面积各1万平方米的绿色文化公园,街边画匠、乐队什么的最常见了。
书城的屋面除25米宽的步行轴外,两侧满布着绿色的植物,屋顶的覆土层可以让草坪和树木生长。首层和夹层拥有庞大的纵向共用大厅,两侧的屋顶有纵向延伸的天窗,南、北两区分别有一方一圆两处庭园,取“天圆地方”之意,直通天面,接引天然光和绿色植物景观的作用。
深圳音乐厅、深圳图书馆、少年宫、莲花山公园都在附近。
3、邻舍咖啡/Frankie
邻舍咖啡好小,Frankie也不大,各去过两次。
虽然人在深圳,但原来在品味咖啡的英语角让我欲罢不能,所以在再来深圳不久,就执着地寻找英语角,竟让我找到了。第一次参加就是在Frankie,那次是一个小范围的聚餐,组织者一个来自美国的语言类研究生Addie,喜欢交朋友,爱交流,她的女朋友是加拿大人,不爱说话。餐后还有活动,太晚,我没有参加。第二次参加是在邻舍咖啡,Addie不能来,请朋友代为组织,这次我们很正式地讨论了准备好的话题,感觉很棒。
后来因为Addie回加拿大结婚,英语角被搁置了。周末无事时,邻舍咖啡、Frankie分别又去了一次,只是喝了咖啡、吃了美式晚餐,没有英语。
4、会展中心,车展,茶博会
第一次去会展中心是因为车展,并在那里买了人生第一辆车。
第二次去是参加茶博会。
还会再去的。
5、深圳博物馆
深圳博物馆的推荐游览路线很科学,从电梯上到顶楼,再一路延着楼梯与展厅顺时针走下来,既不觉得累,也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展览。虽然只有四层,却也内容丰富。制扇至美~清代外销扇精品展、馆藏青铜器展、问陶之旅、海洋生物展、野生动物展……当然展览内容会不定期调整。
各种精致的扇子好漂亮!莲说,现在的人有空就手机电脑的,不如过去的人闲下来研究做手工,留下来都是历史艺术,多好!
6、宜家及其他
欧洲城里的深圳宜家,是我第一次逛的宜家,之前在其他城市总不能成行,不想在深圳逛了两次。这里的居家产品应有尽有,整个店铺与小资的情调与心情很搭,最喜欢的是去仓库寻找商品,很有成就感。炎炎夏日,每到周末,深圳人民就把宜家攻占了,宜家就像深圳人的第二个家,温馨得让人舍不得走。
其实深圳还有很多类似的其他高逼格家居店,美国西海岸风情的Harbour House,香港Homeless家居小饰店RESERVED,等等,都是周末好去处。
7、中英街
1898年刻立的“光绪帝24年中英地界第×号”的界碑,将沙头角一分为二,东侧为华界沙头角,西侧为英(港)界沙头角,故名“中英街”。因为里面有香港区域,需要办通行证才能进入,故“中英街”被称作特区中的“特区”。中英街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原名“鹭鹚径”,长不足0.5公里,宽不够7米,街边商店林立,有来自五大洲的产品,品种十分齐全。除了商店,还有民居、学校以及一个小小的博物馆。
但其实中英街是一条极其普通的街道,因历史的原因而闻名。在里面买日常用品什么的比较合适,物美价廉又不用跑到香港去,但除了买些免税商品和满足好奇心之外,还有就是远眺一下香港——尽管什么也看不到。
8、最美地铁
国内一次建成里程最长、时速最快、投资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线路——深圳地铁11号线开通,配有商务车厢、与宝安机场的无缝接驳,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最美地铁”的深圳地铁11号线让“坐着地铁看大海”成为现实。最重要的是,它距离我的住处很近。
9、华侨创意城,旧天堂及二手书店/大芬油画村
发现创意城有点偶然,创意集市还是有一些意外发现,旧天堂确是不错,可惜距离有点远。后来又找到二手书店,去淘了几次书,有些书还是很新的,能找到新主人也算是物有所值了。大芬油画村是慕名去的,做商业的多,搞创作的少,美术馆可以逛一下。
10、海上世界/深圳湾公园/西冲
不多说,直接上图。
深圳之于我是有特殊意义的,如果说东北是我的第一故乡,河北是我的第二故乡,那么深圳就是我的第三故乡。再次回到深圳时,我对家人和朋友说,我要在这里养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