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论语·述而》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这句话被演绎成“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相关事情。
在学校里,考试成绩好的不外乎两类人,一种是非常勤奋,别人在打游戏TA在刷题,别人在聊天TA在背题(不是所有这么做的成绩都好),另一种是课余时间不怎么看书学习的,但每次考试总能名列前茅。第二种人无一不是能够由此及彼,由A想到A+,A-的人。物理、数学题总是千变万化,多一个条件,少一个条件,但解题根源都在那一个或者几个公式上。只要将公式吃透,进行触类旁通就行了。这就是很多考试成绩好的学生的窍门。
有个故事,同一座山上两家寺院的小和尚甲、乙经常偶遇下山买东西,两人暗自较量悟性。甲问乙“你到哪里去?”乙回答“脚让我去哪我就去哪”。甲蒙了,不知道怎么回答。问了师傅,师傅教他反问“如果没有脚,你能去哪?”再次遇到,乙回答“风让我去哪我就去哪”,甲没想到乙改了答案,他又蒙了。求助师傅,师傅说你同样问他“如果没有风你能去哪”不就行了。再一次遇到提问,乙回答“我到市场去”。甲又一次无言以对。这个例子很简单,相信很多人不至于像小和尚甲一样不知所措。
而在职场上,很多工作就不是吃透一个公式或者几个公式直接能解决的。一件事情看是只有一面,但它可能连着一串事件,你不能只解决A面,而忽略了其他面。这时候就更需要举一反三,或者不仅仅是举一反三,很可能是举三反N。举个例子,公司有个客户可能下周要过来洽谈,老板让你确认一下具体时间。你会怎么做,打个电话给客户“王总您什么时候到?”王总说下周三,然后你就向老板交差客户下周三来。很多人说没问具体时间呀,好吧,你问了具体时间了,下周三下午三点的飞机从客户城市起飞。这算完成任务吗?看起来像是完成了。
但是在这个工作任务中,知道客户到达的具体时间只是其一,而需要反的N点则包括客户几点到达,要呆几天,是否需要安排住宿,根据公司标准,怎么安排客户的到达和接待,比如是让客户自己搭车到公司\酒店,还是公司派车去接,如果公司安排住宿,协议酒店是否有房间。
于是那些职场优秀的人会这样向老板汇报:王总将于下周三下午三点起飞,大约五点半到达机场,我会安排***去机场接机。王总将逗留2天,已经在协议酒店预订了2晚。如果您没有特别的安排,就请王总直接到酒店休息了,周四上午九点直接来公司开会。
这N都是与一(客户什么时候到)连接在一起的,你不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向老板汇报,而应该一次性地将所有相关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做一个完整报告。
那么如何进行举一反三,或者举三反N呢?
第一、多思考,遇事多想一些,由此及彼、由点到面,有的方面或许没有关联,但是思考的过程会让你知道什么有用什么没有用,对不确定的答案多问为什么。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麻烦要提前做好预案。
第二、勤总结,对遇到的问题要进行归纳、分析、分类,下次再遇到类似问题便于触类旁通。
看云不只是云,还要考虑是否会有天气的变化,决定是否增减衣物,是否带伞,那么你比别人的成长就快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