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自15年盛行以来,一直风波不断,自杀事件、裸条风波、卖身丑闻层出不穷,17年4月厦门一女大学生因无力还贷而自杀的消息更是将校园贷推向了风尖浪口。
面对不断发生的校园贷风波,主流的防范建议可以概括为两个:加强监管和学生道德教化。尤其在最近发生的自杀事件之后,继续加强监管的呼声更是高涨,似乎监管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也似乎监管没有任何成本,经济活动也随时可以受政府之手干预。但实际上,监管只是行政措施的一种,有局限性,也有相应的行政成本,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的一点也在于政府之手不再万能。
而且,再严厉的监管也难以抑制人性的贪欲。校园贷的负面事件多发生于二、三线城市,当小城市和农村的孩子考入大学后,有些家庭便无力负担其在城市里的生活与消费。进入大学后,大学生一方要适应崭新的生活,也要接触与家乡不同的充满诱惑的社会。在贫困与物质的夹击中,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与金钱观便容易改变。一旦被贪欲所控制,急速膨胀的消费欲就会促使大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以获得金钱。校园贷便是这样一个极为便捷的途径。
法律虽然以控制与辨认能力为基础,划分了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对于普遍年满18周岁,已经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大学生来说,理应知道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但法律的规定只是抽象的结果,人的认知不是自发的,控制与辨认能力的提升也需要时间与经历的洗礼,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往往难以抗拒金钱的诱惑,更难以在诱惑之下理解陷入校园贷的法律后果。因此,一些人主张的依靠加强道德教化以减少或者消除校园贷弊端的方法,也是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到的。
况且,市场经济下的商业模式,只要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便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与价值。作为市场行为的校园贷,其弊病的解决在难以依靠监管实现的情况下,也更应交由市场来处理。在几经监管挫折之后,监管部门也终于意识到这点,开始引入银行进军校园贷。2017年5月,建行、中行均宣布启动大学生贷款业务。与蚂蚁金服合作的建行更是给出了“无抵押、无担保,额度1000-50000元,年利率仅为5.6%”的校园贷条件。拥有资金优势的银行在借鉴了校园贷特点之后的强势入场,直接逆转了现有的校园贷市场,以暴力催收、裸条援交而广受批评的校园贷弊病更是大受打击。
从一味加强监管和道德教化,再到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以解决经济弊病,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之路虽然还有很长要走,但这进一步前行的脚步,显然已经迈出。对于最后的结果,让我们用时间来检验。
补充阅读:《圆桌派》第十五集,《裸条:裸贷肉偿,女学生的节操为啥碎一地》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2NjM4ODY2NA==.html?spm=a2h1n.8261147.reload_201612.1~3!5~DL~D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