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读过很久了,一直很想写一篇读后感,但怪自己太过怠懒,一直也没能写成。直到最近重读,好像那种刚刚读完想说点什么的感觉又回来了,趁此说一说我的感受。
如果不是因为读了余华先生的这篇《活着》,我真的很难想象这世间会有如福贵一般的人,即便他一生坎坷,几乎历经别人几世之大悲,却仍能将所有悲痛平息,甚至将它们作为谈资,面上不带一丝悲愤。
作为一个普通人,主人公福贵的心性之坚韧,品行之难得是万千人中难得一见的。早年他作为地主家的少爷,在一场豪赌中将家产败个精光,不得不将家产变卖一空,他爹也因为随之离他而去。失去了少爷的身价和派头,失去了光滑舒适的绸衣和随手可招的佣人,自小娇生惯养的娘亲也不得不随他一起做饭耕地,常被他拳打脚踢的老婆也被岳父强行接走。常人到此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地步,大都难免会有崩溃之感,在此境地下,放弃生命也是常事。
但福贵坦然受之,他并没有经历过多挣扎很快就接受自己新的身份__靠天吃饭的佃农。且很快学会了耕地,施肥,仿佛天生如此。这么过了一段日子,妻子也带着孩子重又回来,我本以为自此一家人会共同搀扶生活下去,日子虽过的清贫困苦到也可接受。
谁料到福贵又被抓去部队充当壮丁,日日敌军周旋,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下,身边的战友一个个接连死去,福贵却福大命大的捡了一条性命。
从战火连天的部队回到家乡,和妻子与孩子成功相认。这下,福贵总该能过上安稳日子了吧!可谁能料到命运这个捉摸不透的东西竟对福贵如此不公!
福贵这一生,都在和至亲之人不断告别,先是父亲,后是母亲,再是儿子,妻子,女儿女婿,最后仅剩的小孙子也因为他的疏忽离他而去,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在想,福贵在面临这一切的时候,会产生过多少次远离人世抛下一切的念头呢?后来又是靠着怎样的意志继续生活下去呢?我想了想,大概是心有寄托的缘故,因为那颗心始终放不下,放不下对于现世生活的美好愿景,他的生命这时候已不仅仅属于他自己,而是已经和所有亲人紧紧相连。
他在用自己的眼睛,替所有亲人注视着这个世界,文章最后作者这么写到:我听到老人对牛说:"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话还得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已是尽心尽力了。"
黄昏迟暮,已是耄耋老人的福贵在田中呼唤着亲人的名讳,阳光在他身上镀了一层金,一时间宛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