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领1

修行要领1

        大部分人在修行的时候,都会干扰心与造作心。原本是应该“及时知道心的造作”,结果却变成“千方百计地造作心”。

        心若不好,就竭力使其变好,心不宁静,就竭力使其变得宁静,以为好的久一点,快乐久一点,宁静久一点,应该不错,这样是在追求变化的事物。因为快乐、宁静、好,并不是恒常的。我们去追求变化的事物,得到之后很快就会失去,无法保有他们,恒常不变的是一实相、真理、圣谛。它们需要以智慧来领悟,而非以禅定来领悟。若想令智慧生起,又需要依赖于某类禅定。

        禅定分为几种,有正定与邪定之分。  邪定是不含觉性的,打坐之后迷迷糊糊忘了自己。看到鬼、看到神,看到地狱和天堂,还有人吹嘘看见了涅槃,看见过去与未来,却连当下的名色都没有看见。缺乏觉性的禅坐,是没有意义的。即便坐上一辈子也不会有结果。

        正确的禅定是伴随觉性的,分为两种:其一称为“止禅”,即心聚焦于单一所缘。比如,与佛号在一起,心不跑到别处。与呼吸在一起,心不往别处跑。伴有快乐、宁静、轻松、法喜的生起。这样的禅定用于休息,修习这种禅定的原则极其简单,以快乐的心,去持续觉知让心有快乐的所缘。

      心散乱是因为它缺乏快乐,它跑去看色,希望获得快乐,跑去听声音,希望获得快乐,跑去闻气味、尝味道、感受身体的触感,去想好玩的,都是希望得到快乐,可是快乐永远无法得到满足,只能不断地寻找下去。不断想要得到快乐,最后却是一场空。

        心不停的寻找快乐,却从未找到过,依赖于色、声、香、味、触,以及所思所想,这些全都是无常的、多变的、无法掌控的。如果将生命的快乐建立在这些事物上,连门都没有。倘若真的聪明就会明白,心散乱而无禅定,是因为心缺乏快乐,可以找一个让心有快乐的所缘作为诱饵。

        心就像是顽童。喜欢出去玩耍。如果用铁链把小孩拴在家里,硬是不让小孩出去玩,他会很苦闷的。而如果在家里放上小孩喜欢的东西,他就不再跑出去。心好比是顽童,对所缘充满了饥渴。希望得到这个或那个,却依然找不到快乐,于是不停的四处寻觅。

        如果我们够聪明,就会寻找让心感到快乐的所缘,作为临时的家。需要观察自己 :在觉知何种所缘之后会有快乐,如果念诵“佛陀”后感到快乐,就念诵 “佛陀”。有些人用别的也行,比如呼吸,呼气有快乐,吸气有快乐,这样也行。如果吸气苦闷呼气苦闷,就别选择观呼吸,硬是观呼吸是不会宁静的。心一旦没有快乐,就会想逃去别处。

        要审视自己与什么所缘在一起有快乐,就选择哪一类所缘,一定要懂得选择。那些会导致破戒与破法的所缘,别碰。比如喝酒以后有快乐,骂人以后有快乐,打牌以后有快乐,钓鱼以后有快乐,诸如此类的所缘是破戒与破法的,会有不善的果报紧随而至,心无法真正宁静。比如偷了别人的东西会有快乐,这样的心不会有宁静,而且非常散乱。但是对于懂得布施的人,当想到自己曾以合适的方式帮助过别人,心就会快乐与宁静。或者,如果我们很好的持戒,每次想到自己持戒了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了,心就会快乐起来。

      若有时心非常散乱,做什么都无法宁静,烦恼习气显得格外强烈,就可以思维 :生命是不确定的,为什么要爱别人呢?为什么要恨别人呢?我们不久便会死去。这是“死随念”。有人思维死亡后,心会快乐与宁静。也有人思维死亡后,会苦闷。如果苦闷,就别继续,一定要观察自己,与哪种所缘在一起会有快乐。就可以学习哪种所缘。

        比如,隆波从孩提时代起就修习出入息念,小时候去顶礼隆波李尊者,尊者会把小孩放在自己膝盖上教导 :吸气念 “佛”,呼气念“陀”,然后数“一、二”。教完之后让回去用功,隆波答“好的”。并不是口头应付,是真的每天用功。坐着观呼吸之后,心就会有快乐,为什么?小时候坐着观呼吸,并没有期待要得到什么。隆波李尊者教导观呼吸,隆波就观呼吸。因为没有任何期待,心很快就宁静下来。心宁静以后有快乐,于是爱不释手。之后就精进观呼吸,每天用功不懈,从不放弃,因为心有快乐。

        我们一定要观察自己,而非参考别人如果别人观呼吸后有快乐,而我们没有。那我们就别选择观呼吸,要选择不违背戒与法,同时让心有快乐的所缘。

        以为修行很难,非得这样或者那样,自寻烦恼,想的太多就会心烦意乱,修行真的很简单,并没有什么。就是轻轻松松、平平常常的觉知自己。

        修行原本应该轻松自然地觉知自己,结果绝大部分却变成了自我打压,只剩苦闷。若以苦闷的心去觉知快乐的所缘,并不会获得宁静。修行是一门艺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首先,我们必须懂的选择所缘。第二,懂得以正确的、好的、舒服的心去轻轻松松地觉知所缘,有的只是快乐和舒坦。以有快乐的心,觉知让心产生快乐的所缘,快乐与快乐相逢,心即刻就会宁静下来。为什么?因为快乐是生起禅定的近因。

        经典教导:快乐是生起禅定的近因。绝大部分人是蛮干式得修行,结果只有苦闷,根本无法入定。因为练习错了,没有事先学习或者学偏了。

        看着身体在呼吸,别期待获得宁静,玩儿一样的觉知,轻轻松松,立刻就宁静了。

        这属于第一类禅定,让心获得休息。如果能做到,那么在工作累的时候,在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面前不知所措时,就可以修自己的禅定,睁眼或闭眼并非重点。

      隆波还是居士的时候,工作强度非常高,当时是在国家安全局,工作很繁重,资讯庞杂。棘手的问题层出不穷,压力山大。比如坐着等开会的时候,就自己修行,眼睛是睁开的,其他人并不知道,无需摆出禅坐的姿势,别以修行来炫耀,否则在未来,他人会对我们要求过高。

        如果一本正经的禅坐给别人看,未来某天我们若是生气了,就会遭到指责。“这是怎么修行的?竟然还会生气?”或者“怎么修行的,怎么还贪?”即使隆波这样修行,也还是被朋友嘲讽过,“你怎么修行的,还娶老婆?”“我还没有修到那个阶段呐”,隆波也会反驳。因此,无需让人知道我们在修行。我们修自己的行,无需炫耀,轻松而安全。

注:我确实这样觉得,别人一旦知道我是学佛的,就觉得我应该脾气好,做事勤快,不出错。一旦出错、忘记,别人就以鄙视的眼光看我,学佛还这么笨,不懂人情世故。所以,以后再接触新朋友,我不会再说自己学佛,对别人不声称自己自己做事的能力高。

        透过发愿祈祷,也能产生神通。比如,曾是杀人狂的鸯掘利摩罗,证悟阿罗汉以后,他看到一位妇女遭遇难产,尊者发愿祈祷说:自从我出家以来,未曾伤害过其他众生,愿这样的真言能保佑你平安生下孩子。若有真言,加之心有禅定,就会收获神通。因此,禅定的用途非常多,这是小孩玩具式的禅定,称之为“让心宁静的禅定”。尚有更殊胜的禅定一仅存于佛教,别处没有。

      “让心安住称为知者、觉醒者、喜悦者”的禅定。大家查阅字典,“禅定”并没有译成“宁静”。“禅定”的正确注解是“安住”。而大部分人一想到禅定,都只是想到宁静,这过于肤浅,宁静型的禅定仅是用于休息的,最重要的禅定是心安住的状态。如果心从未安住过,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

        泰文有个简单的说法,不知有没有对应的中文。“心安住”就是“心与自己在一起”,即没有忘记自己。有身觉知身,有心觉知心,心与自己在一起,并未游荡跑去别处。这样的禅定最为殊胜。可用于开发智慧。心与自己在一起之后,才能开始探究身体的实相,称为“毗婆舍那的修行”,仅存于佛教之中。如果不修习毗钵舍那,就不可能体证道与果。无论禅定多么厉害,心多么宁静与快乐,都无法证悟道与果,完全是两回事。

        正如佛陀在尚未觉悟成佛之前,儿时也曾经打坐、禅坐以后,心安住起来。那时只是证到初禅……然后忘到一干二净。这实属修行人的常态。如果前生有修行经历,孩提时代就会显现出来,又会再次忘记。他出家后跟随隐士们学习,修习到八定,却发现依然不是出路。从初禅来至八定,抵达八定一定要经过初禅。为什么初禅的时候对,八定却不然呢?因为两者是全然不同类型的禅定。

        跟随隐士们学习的是让心有宁静与快乐的禅定,而用于开发智慧的,则是心安住的禅定。

        让心宁静的禅定,其特征是 :心是一,所缘是一。两者聚合在一起,心与所缘在一起,心即刻就获得宁静。比如心与佛号宁静地待在一起,不跑去别处。或者心与呼吸待在一起,不跑到他处。

        而用于开发智慧的禅定,其特征是 :心是一,即安住而独立自主,所缘有成千上万个也行,如此将会看到所缘始终不停地变化。“所缘”是一个专业术语,即 “所观”。被心觉知的事物,称之为“所缘”。心是什么?心是能观,所缘是 “所观”。两者即为“能观”与“所观”。

        在修习用于开发智慧的第二类禅定时,心是一,心不会居无定所,心不会四处跑动,而是在觉知自己。所缘可以成山上万,即来即去,即生即灭。比如呼气的身体,生了就灭,吸气的身体,生了就灭,站的身体,走的身体,坐的身体,卧的身体,不停的变化,所缘一直变化。或者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变化不断,心是轻轻松松的观察者,仿佛在看电影、看戏剧,而非演员。同理,观照名法与色法不停的变化时,我们是轻松自在的看客,无需跳进屏幕,也不会登上舞台,只是悠闲的观众而已,如此看到“剧情”来了就走,生了就灭,“站着的”临时存在就会消失,变成“坐着的”,“坐着的”临时存在消失,变成“躺着的”。如此不断变化,我们无需干扰戏剧本身的进程。

        大多在通常情况下,心是处于迷茫的,大部分是不知不觉迷失在念头的世界里。如何做,心才会称为知者、觉醒者、喜悦者,持有正确禅定的心才能做到,并不是醒过来后,枯燥干涩,也不是觉醒却苦闷。也不是醒来后是呆滞的。要想让心成为知者、觉醒者、喜悦者,即让心拥有正确的禅定,这依赖与训练。修习任何一种禅法,选择原先让心宁静的所缘也行,比如隆波以前使用的是观呼吸,心有快乐,跑去与呼吸在一起,呼吸是让心产生快乐与宁静的所缘,只需稍做调整,就能令安住型的禅定生起。

        身体呼吸,心只是观者,心跑到呼吸上,及时知道,心跑去想,及时知道。在这个方法中,重点并非是观呼吸,呼吸只是背景,我们观看的主角是心。修习此类禅定是为了直接探究心,也就是“心学”,重点是观察心,而非所缘。

        第一类宁静型的禅定,重点是所缘,带领心轻松柔软的与所缘在一起,获得休息。第二类是安住型的禅定,重点是心,不是所缘,所缘只是背景,用以及时的知道心。

        有一次隆波去探望麦张谛,她问您怎么修行的?心会来到同样的地方?隆波回答“自己是修习出入息念,心一旦宁静,就会在这一带亮堂起来。然后就及时的知道心,而非去觉知光。若是觉知光,称之为觉知所缘。及时的知道心,心跑去想,及时知道,心跑去进空与光明中,及时知道,及时的知道心,最终禅定生起,就可以开发智慧了”。她回答“如果是这样,我们完全一致”。她不是观呼吸,而是念佛号,念诵 “佛陀”,心宁静下来后也会在这里发亮,然后及时的知道心,“佛陀、佛陀”……心跑了,及时知道,心跑进空了,及时知道,不断地及时知道心,然后禅定生起,于是进一步开发智慧。

        因此,我们使用同样的原则,修习一种禅法,并不是带领心去抓住所缘,否则就变成了第一类用于休息的禅定了。第二类禅定:修习一种禅法,及时知道心。心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走神,心跑了。第二种是跳进去抓住所缘。比如观呼吸时,有时心会跑去想,有时会抓住呼吸,要及时地知道心的跑动,跑动的心,散乱的心,与安住的心相对,心始终动荡不安,四处窜动,时而上浮,时而下沉,到处奔波,要及时的知道跑动的心,而非禁止心跑动,及时知道“跑动”刹那,“跑动”自行灭去,真正的禅定将自动生起,为什么?因为心跑来跑去,是被散乱驱使的,散乱是一种烦恼习气,属于五盖之一。何时有觉性及时知道,何时散乱就会灭去,何时就没有烦恼。

        要让心有禅定是极其简单的,并非是禁止心散乱,是无法禁止的,没有人能掌控心,因此别严禁心散乱,而是散乱了知道它散乱,有觉性及时知道散乱的刹那,散乱将会自动灭去,无需再做什么,仅仅只是知道散乱,禅定就生起了。

        心大部分时间是散乱去做什么?体会一下。心可以散乱到六个根门~眼耳鼻舌身心,散乱到心,就是散乱的去想了,心散乱得最频繁的根门就是心门,心一整天都在想。试着闭上眼睛,心会想吗?会,甚至睡着的时候依然在想,称为“做梦”,即使眼不看,耳不听,心依然能跑去做梦,说明心深陷念头的沼泽。

        修行的时候,何必选择“虾兵蟹将”,擒贼要先擒王,及时知道迷失去想的心,修习任何一个禅法作为背景。比如轻松的觉知呼吸,然后及时的知道心。心跑去想了。知道,心跑去抓住所缘,知道。如果能觉知这两者,心就无处可逃了。绝大部分的时间是跑去想,如果去用功,真正的禅定就会生起,智慧才会开发。

        开发智慧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不属于毗婆舍那,而另一部分属于超越毗婆舍那的智慧,属于出世间的智慧。有人同样把它归为毗婆舍那,有些经典认为不是,因为那时并没有做什么,属于圣道里的智慧。

      要想步入毗婆舍那,需要具备初阶的智慧,第一阶的智慧是分离名与色,专业术语称为“名色分别智”,是指名与色被分离成一个一个部分。甜甜的笑一笑,看到了吗?身体正在笑。试着点头,身体在点头。身体在移动,心是感觉的人,这就是训练名色分离,并不深奥复杂。

        有人误以为分离名色必须禅坐,将心从色身抽离出来,如果不返回的话,心抽离以后就跑出去游玩就,这不是隆波所讲的“分离名色”,心从身体中抽离之后,去天堂与地狱旅游,隆波将此归为幼稚的禅定。好的禅定是心与自己在一起,不会四处逃窜。 

        身与心是不同的部分,如果看到身与心是不同的部分,说明已经开始分离。接下来继续体会,身体也是随顺因缘的。为何身体要行住坐卧,因为心在指挥,有其生起的因缘,并不会无缘无故的生起,不会无缘无故走动,事实上,心在偷偷指挥。

        心会在什么时候变化?知道吗?眼耳鼻舌身心接触所缘后,心就会变化,我们就会明白,不存在 “无缘无故”,一切都是有因缘才会生起,如果接触到满意的所缘,就会生起快乐,接触到不满意的所缘,就会生起痛苦。我们无法选择接触满意还是不满意的所缘,也无法选择是苦还是乐,他们是自己来的,我们会慢慢照见一切都有其因缘,而非无缘无故,也会明白一切都不是永恒的,身和心都是无常的,这就会照见三法印,属于照见不同境界或状态之间的“三法印”,尚未来到毗婆舍那的程度。

        毗婆舍那的修行要照见“当下存在的”,不是对比过去与当下,而是看见当下存在的,“当下存在的”是无常、苦、无我,必须照见同一个,才能称为“修习毗婆舍那”。比如微笑,身体在微笑,不是“我在微笑”,在心安住的时刻,即正确的禅定生起的刹那,就会看到当下的这个色不是“我”,当下这个色,有的只是不断的被苦逼迫着,一会饿、一会冷、一会热等各种状况,照见当下它有的只是苦,有的只是“不是我”。而不是去年身体不好,今年变好,说明无常,这样不行,两者间隔太远,

        心里通常有三种感觉,时而苦,时而乐,时而不苦不乐,隆波并未强调身体方面的感受,因为身受会变换地方,一会这酸,一会那酸,他们跑来爬去,居无定所,很难观察,因此只有选择观心得感受。心里的苦、乐、不苦不乐,并不会逃去哪里,而是出没在同一地方,很容易观察。

        如果不观苦、乐、不苦不乐,观烦恼习气也行,为什么不教导观善法,因为善法不怎么生起。我们要观察常常生起的,比如“心跑去想”常常生起,就可以观察它。观察烦恼习气,心有贪,知道有贪,心无贪,知道无贪,佛陀教导的顺序并不是:心无贪,知道无贪,心有贪,知道有贪。为什么?因为绝大部分有的是烦恼习气,烦恼习气几乎一直主宰我们的心。眼睛看到色,心喜欢,知道喜欢。心贪了想得到,也要知道心贪。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1,681评论 5 47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710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8,623评论 0 33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202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232评论 5 36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368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795评论 3 3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461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647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476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52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226评论 3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785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5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90评论 1 25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647评论 2 34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215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定慧之路 广超法师 第一讲 一、定慧基础知识 舍摩他与毗婆舍那 佛教依用心的情况,把禅修方法分为两种,即所谓的舍摩...
    觉通国学社阅读 10,736评论 0 16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心安在? 离别苦,欢相聚,谁可在? 世无情,人有情,何与之? 行路难、行路难,岁月悠然,心安在?
    似真阅读 215评论 0 0
  • 从前有个女孩子看见一个男孩子 她回去和人说他长得像林丹 可是那个女孩子没有恋爱经验 只是一面之缘又没有联系方式 除...
    毒鸡汤少女阅读 258评论 0 0
  • 你朋友借的2万元啥时候给啊? 不知道啊。 借多久啦。 也不知道啊。 怎么了? 要帮妈买药了。 买药多少钱啊。 2万...
    Happy欢颜阅读 388评论 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