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为此,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传文化精粹,承时代薪火”实践队员于2024年2月19日访问德州市节气园,感受二十四节气的深远意义。在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二十四个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而且,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它将天文、自然节律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根据气候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民间称为“四时八节”或“时年八节”。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二十四节气为指导农事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除此,二十四节气可以较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此次拜访,我队成员了解到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及对古代农业的积极作用,增加了我们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同时,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新的颜色。在以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重视二十四节气的学习与传承,培养我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心。
撰稿人:任万征
“传文化精粹,承时代薪火”社会实践队
审核过的指导老师: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