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已经消除绝对贫困,粮食产量实现"17连丰",但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耕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减少、环境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提出合理规划有限的耕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依靠数字化信息技术、引导大众提高认识等对策,是应对我国面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良策。
中国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从“短缺”到“丰年有余”再到“节节攀升”的伟大壮举,但逐渐也暴露出一系列环境恶化问题。深入研究我国粮食安全相关政策,从中发现其内在逻辑演进,有利于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形势,为新时期粮食安全政策提供一定的支撑。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自今,中国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粮食产量持续稳步迈上新台阶,实现了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粮食安全保障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并逐步从数量增长进入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新阶段。
新时期,数量安全仍是人口大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条件,质量安全是收入增长到较高水平的必然要求,数量与质量并重是粮食安全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面对新阶段新形势,保障粮食的数量和质量安全仍是治国理政、应对新风险新挑战的头等大事,保障能力也需相应地向更高层次跃升,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增强资源和市场的战略掌控和调配能力,在数量安全的前提下兼顾质量安全,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新冠疫情对中国农产品供给安全尤其是粮食安全的冲击成为当前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世界粮农组织发出警告,新冠病毒大范围传播有可能会对粮食供应﹑全球贸易和粮食安全造成极大风险,更使这一问题的严峻性进一步凸显。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消费大国,粮食安全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实现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事关重大,不容轻视。基于全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远超国际人均400公斤的安全标准线,库存消费比同样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总书记在视察北大荒时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控制了一个国家的粮食,就控制了一个国家。把粮食掌握在自己手里,就保障了粮食安全。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在粮食领域我们正走在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路上。
一﹑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
(一)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二)自然资源硬约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
(三)国外进口不确定性增加,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二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
(一)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首先,通过政策手段进一步保证粮食耕种面积,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禁随意征占或改变用途,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同时。全面公开耕地的数量、征占、补偿、占补等信息,强化社会监督。其次,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采用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改善灌溉条件,进一步提高耕地的产出能力。第三,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培育高产、高抗、广适的优良品种。
(二)优化粮食生产品种结构,促进粮食区域供求平衡我国粮食供求无论是品种还是区域均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我国粮食供求平衡应重点抓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引导粮食生产和消费,促进粮食品种结构平衡。在生产方面,积极推进种植结构调整。西北地区适当压缩小麦面积,东北地区稳定水稻面积,西南地区扩大间套种面积,增加玉米种植面积。加强粮食价格调控,利用价格杠杆调整粮食品种结构。在消费方面,引导社会公众调整膳食结构,弘扬有中国特色的小麦主食文化,增加小麦及面制食品消费。开发小麦多种用途,在保证口粮消费需求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发展以小麦为原料的饲料加工。
(三)改善国际粮食贸易环境,构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机制新时期,我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为了有效利用国外市场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并改善国际粮食贸易环境和治理机制。同时,开展多元化的国际粮食贸易,建立和完善同北美和南美国家的玉米和大豆贸易伙伴关系,可以考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签订中长期的粮食贸易协议。国家安全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全局性问题,只有各个领域都来为国家安全服务,我们的国家才能安全,我们的社会才能安定,要知道“仓廪实而知廉耻”,粮食问题得以解决,粮食安全得以保障,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安定,人民群众物质需要得以满足,就会去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充分保障粮食的供给,保证社会的安定,保证国家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