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好,我是Tina。(过了明天就是周末啦,有没有很开心?)
从2019年12月开始,每个周末我都会为我教育行业从业者社群里的一位小伙伴提供一小时免费一对一教练,而每次教练都像打开一份新的礼物,我不知道里面会藏着什么故事,所以每周都很期待周末的到来。
在这样的期待中,今天我跟大家来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发问。
问大家一个问题:发问和提问有什么区别?
什么?这还不一样?不都是问吗,能有什么区别?
在教练过程中,如果教练是在“提问”,那多半会忍不住想要作为“专家”,给出建议,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新手教练往往发现自己会陷入客户的问题、焦虑、无力感泥潭中难以自拔或者把客户的责任背在了身上,急于帮助他解决问题。而教练的责任从来不是去帮客户解决问题,而是帮客户认识到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客户的责任还给客户。”教练式的“发问”,可以突破客户的思维局限,帮助他看到自己的盲点和需求,打开他看到多种可能性的眼睛。
都是问题,凭什么“发问”就这么特殊?
首先,关注对象不同。提问是我们跟人常有的互动方式,特别常见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客户与顾问之间。提问,大多数时候是对“事”,而发问总是对“人”。一般人提问,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者解决自己的疑惑,核心指向自己。而发问的关注点不在自己,而是对方的感受、期待等,在全然关注对方的情况下发生。
其次,状态不同。关注点不同,必然会带来不同的状态,反之亦然。提问和发问的前提都是倾听,但很多人在倾听时带着自己的预设、经验、观点偏好甚至目的,所以在提问之前就已经有个预设的答案了,提问,不过是为了引导对方去得出自己想要他得出的答案,或者去确认自己的答案。而教练发问,是在全然、积极聆听的前提下。教练不仅用眼睛观察对方的表情、动作,耳朵听对方的语气、语速、语感,也在用心灵地去感受对方语言表象下的需求、渴望、潜力。所以教练的发问,是带着全然好奇的、没有预判的、完全以对方为中心的。如果你曾经打过羽毛球,你记得你发球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吗?你的注意力应该完全在对手身上,你注意他站在哪里,身体是什么姿势,是否紧绷,他的弹跳力是否足够好,他跟你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然后你才会发球。发问也是一样。
一个强有力的发问,常常可以帮助客户打开更多的视角,甚至有时候会有醍醐灌顶的作用。发问作为教练的核心基本功,是要在保持教练中正状态进行积极聆听的前提上才会发生的(参见下图:教练核心模块)。
想要进行强有力的发问,也必须经过很多实战练习。这里就给大家分享一个相对短平快可以去锻炼强有力发问的小组练习:
在小组中,选择一个人当案主,陈述自己的问题,向教练寻求帮助。其他组员用教练的方式对案主发问,每人每次问一个问题。案主不用对问题进行回答,但是会按自己感觉被支持到的程度从0-10给这个问题打分。6分代表这个问题有触动到案主,8分就是案主感觉这个问题接近答案了,9分是这个问题差不多可以解决案主困惑了,而10分代表案主完全打开眼睛,得到答案,解开心结。很多时候,10分问题一出来,案主在那瞬间会忍不住流泪或者恍然大悟。
在练习中,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一个强有力的问题,并不在于这个问题本身,而在于这个问题跟案主的情绪和故事的碰撞。比如我就有遇到过一个案主,提到她在亲子关系方面的某个障碍,对于她的问题,我问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你这样的行为第一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但就这样一个问题她给到了9分。所以,不在于你的问题有多高深厉害,而在于你在保持同在的情况下跟案主一起来探索。
另外一个在练习中新手教练会发现自己常犯的错误就是使用大量的教练术语而不是客户所熟悉的语言。我还记得曾经看过一个MCC教练的分享,说她开始教练的时候,常常会用:“我很好奇。。。”这个句子来表达自己对客户的全然好奇和中正态度,因为使用得太频繁,客户最后忍不住说:“我自己的事情,你那么好奇做什么?”
最后,再给大家一个小tip:在刚开始练习发问的时候,要尽量使用开放性问题,避免封闭性问题。而且要避免使用:“为什么。。。”这个句式。因为这个句式很容易造成一种压迫感和责备感,引发对方的防御意识。更好的办法是用“是什么。。”来发问。比如,针对迟到,“你为什么迟到了?”跟“是什么让你迟到了呢?”,后者显然更加温和,暗示出迟到者迟到一定有某些客观原因。
说了这么多,大家赶紧练起来吧!如果你说,我只有自己一个人,找不到同伴练习怎么办?那你就从跟身边人的对话开始,记住发问的状态,随时随地都可以操练起来
好的,今日份分享就到这里,下次我再来讲如何练习积极聆听和如何进行反馈。如果有对教练发问有其他的问题,欢迎评论区里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