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观点,说成年后的内心堵塞,及性格缺陷,都能归结到童年家庭不幸,原生态生活对其影响。所以一度心理医生成为最好说辞的职业。这个观点我苟同,可是转念一想人都是一世生活,哪来重生,全都归结到原生家庭,这个黑锅背的太悲惨些。
为人处世上,初始会有些冷冷的感觉。应了书上陌生人冷漠如冰,熟悉人蹦蹦跳跳。我不会拒绝人,什么事情的评价都是还可以。不会让别人难堪,这和我爸妈的处事风格分不开。别人去找我们家帮忙,他俩全力配合,即便内心不舒服,也没有说出。回家后两个各自抱怨,第二天还是笑脸完成。
活的累却又不讨好。
这种方式影响了我,我深知自己也会影响下一代在身边的人。 都说吃亏是福,这句话我现在听来,真的是有些恼火的。“懂事”这两个字留下的标签,倒变成了唯唯诺诺。 如若以后有了孩子我真的希望他/她不要那么懂事,喜欢就去追寻。评设的道德标准忠于内心。我愿他/她有一些个性,能去 直抒胸臆,张扬个性一些,也能够接受。
我经常建议身边有孩子的朋友去培养孩子兴趣,报些课外班。看孩子喜欢什么,深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重要性。那一刻也惊醒到,自己做不到又怎么去要求孩子。
想到这层,我把自己休息的半日,从睡梦中爬醒,第一次半天休息日,我走出家门,把计划从走一走付诸现实。
受朋友影响,对画画产生兴趣,这个兴趣浅止到欣赏,最终按捺不住欢喜自己买了数字油画涂涂抹抹。只能算是小屈一指。
我曾经说过,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各式的兴趣爱好都没有培养起来。人就是在这样不断树立人身观,又不断推翻重建。很喜欢的一句“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要算数”。我不知道这个喜欢能维持多久,但是令自己心情愉悦这一点我很满意。
画画这个领域的涉及自己从未得想,纸笔的生疏,得让自己熟悉好长时间。但看到公众号上一日一画,每天给自己留一个念想,想来也是件很巧妙的事件。 就像自己码字,不知道会被谁看到,不知道会不会有哪一句话能敲击心灵。如果没有,也没关系,自己走过,也会留下痕迹。
借着喜欢的欣喜,去参观了中国美术馆,期间寻找位置时,还乱入了韬奋书店,之前在网上看过介绍,就这样出现在眼前,真有点误打误撞。挑选了一本精装书《眠空》,安妮宝贝的作品,这个作家改天要写大段文字来描述。从清冽到平和算是对之前看过她书籍的纪念。
美术馆主要参观的三楼,纯粹的艺术白痴,关注的文字,和画面的冲击感。主题是永恒的温度,属于国际艺术展。我只得一边看文字,一边欣赏作品。色彩搭配,强烈的对比差,其中的深意,暗自揣测。只叹才输学浅,找不到更加精妙的语言来形容。 一开始拿手机拍照,后来发现每一幅作品有其深意,也不再拍摄,让自己静下来。
记忆在脑海中也印象深刻。 都说长大后再去欣赏小时候的东西还有用吗,一句成名要趁早,不知道急坏了多少人的心。但我想,现在如果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能获得一些,能学到那些小时候没有接触却欢喜的事情,却也不算晚。一切都还来的及。
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也最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太多的人不满自己的现状,难堪处境成为了大多数人的窘境。在思想的枷锁中,将将就就,犹犹豫豫,然后半生就这样过去。每个人都有选择命运的权利。
请你不要害怕来不及。 难道你不希望在一个还算年轻的年纪里,就能拥有你想要的一切,拥有你足够挥霍的资本,这资本可以是时间,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你的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