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挺想说我自己写手账已经好多年了,可是实际上呢,在今年年初之前,要不是去参加了Tina的手账沙龙,我自己今年准备的手账体系也还是乱七八糟的。如果按照手账入坑指南里面的来说,我其实并不太了解我自己写手帐的目的和习惯。比如我在去年的时候买了hobo的一日一页,但是实际上我并不喜欢每天在手账上花很多时间。我陆续的使用过定本和活页,但是这里面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计划,执行和回顾的流程。像我在另一本读书笔记漫谈里提到的,我还把许多东西搅在一起,导致我的手账本和草稿本有相互混合,有时难免觉得浪费。当然也有好的部分,比如我从前非常喜欢的一个小本子,就记录了长期那些计划,等于是国誉里面的life book。
在Tina的手账沙龙里,他重点介绍的hobo weeks也是我今年主要使用的本子。介绍的生涯之花,也是我现在仍然觉得非常好的一个回顾和评价体系。
今天非常高兴地跟一个朋友安利手帐的时候,另外一个朋友说,这样真的很厉害,可是我不想这样,我只想随意一点。我想说的是,我从前也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你发现清晰的回顾,是我对人生有真实感的一个体验。正如hobo的广告语里所写,打开手帐本,这一切不只是记录,那一天又一天,就是你的人生呀。正是拥有这样清晰的可以看见的时间的流逝,才会想要更努力,过更好的生活,更喜欢自己的平凡而闪光的每一天。对我来说'这也是手账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至于国誉自我,那是另一件事。我很多次的使用过竖线时间轴,然后呢,每一次的结局都基本上是会让自己变得非常焦虑。当你关注到时间轴上做得不那么好的时间的时候,就会陷入一种对自己的否定,那种感觉不好'不适合我。但是hobo weeks 太小啦'不够写啊,所以我仍在努力摸索更适合我的国誉用法。比如分块来写生涯之花里发现投入不够的领域在每天的时间。
我记得以前有一个人曾经说,不要在工具上投入太多的时间。不然你会发现,你像松鼠一样,把所有的果子都收集起来,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做任何事。所以我也难免会想要尽量缩短在手账上投入的时间。目前除了一些随手的记录,可能晚间还需要,每天几分钟,每周需要专心的一小时的时间来做上周回顾和下周规划。希望能够和我在记帐上花的时间一样,随着小的记录越做越清晰,回顾和规划的时间也能够越来越高效。
好了,那么问题来了,明年的国誉自我,到底是买A5还是b6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