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公里终于跑进了27分,顺便就分享跑步的姿态与方法。
1、冠状面(侧面)观察
A、眼睛和头的方向。低头,可能存在颈椎曲度变直;仰头,可能存在颈椎曲度增大。颈椎正常曲度是30度,增大或变小都会增加地面传导的冲击力,增加关节与椎间盘损伤的风险,低头与仰头跑步都可能导致头晕。怎么调整呢?如果低头就升高坡度,调到5~10度;仰头跑,同时颈椎曲度增大,这种人需要跑下坡。如果在户外跑下坡,要半蹲跑,避免伸膝跑的损伤。
B、摆臂。中速跑和慢跑的时候,前后摆臂的比例是3比1,后面30度,前面10度,速度增加的话就2比1。这里重点是要看两侧摆臂的幅度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一般都是伴有颈椎损伤,摆臂的时候肩膀回旋,颈椎会相对做对策回旋,颈胸结合的地方就出现扭转,加上冲击力,容易损伤,出现颈后大包,下段颈椎疼痛,这些与一侧不摆臂有一定关系。这个评估不一定非要在跑步时进行,走路也可以观察到。如果不摆臂,首先考虑运动模式的问题,另外就是三角肌前束和胸大肌紧张。
还有大小臂的角度,我们一般规定是在90度,可以小于90度,但不能超过。小于90度,力臂减小,有利于中长跑的省力。大于90度,力臂增大,出现肩膀回旋,也会有颈椎损伤。
第三个看是否有握拳,完全握死的,斜方肌会紧张,完全不握甩手腕的,同侧肩和肘更容易受伤。
C、胸椎/躯干位置。正常的是躯干与地面垂直,大概0~10度,若躯干前倾角度过大,臀大肌、竖脊肌、背阔肌离心收缩力量就要加强,就容易出现腰酸、屁股酸。如果后倾,比如-5度,这个观察是否有骨盆前倾来确定,就容易出现腰椎疼痛,小关节受到挤压。依然可以通过调整坡度来处理,骨盆前倾就上坡,骨盆后倾就下坡。骨盆前倾还要练习腹肌,躯干前倾往往是后蹬的力量过大,要练习高抬腿,如果高抬腿的时候躯干后仰,就要做核心训练。
D、摆动期髋屈/髋伸。这里就要观察是三屈曲还是三伸展,要点就是对比抬腿和伸髋的角度、折叠的角度。如果后面力学,是伸膝跑的容易膝关节和胫骨受伤,屈膝跑的容易膝关节上方髌骨周围受伤、跟腱损伤。
E、胫骨位置。落地的时候,最好胫骨是垂直地面,超过5度是伸膝跑,屈膝也不好。
F、足触地模式。后脚跟、全脚掌、前脚掌落地,没有最好,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比如,跑下坡的时候,多数人都是后脚跟落地,跑上坡的时候是前脚掌落地,跑平路的时候,建议全脚掌落地,损伤机滤也比较低。平路的时候后脚跟落地往往存在伸膝跑。后脚跟落地足弓不能提供缓震,更多的是跗骨窦,跗骨窦在后脚跟行走的过程中提供80%以上的缓震。全脚掌落地就可以很好的发挥足弓缓震的功能,跑步速度比较快水平比较高踝关节功能比较好的,采用前脚掌落地也能发挥足弓功能。前脚掌落地面积比较小,也能跑得更快,但这种需要有经验的跑者(两年以上)采用。所以,我们一般建议初学者都采用全脚掌落地。
2、矢状面(前后面)观察
A、头颈。左侧屈,重心在左,不能单方向操场跑步。头左右晃动,水平移动,核心不稳定。
B、肩部。如果左肩低、左耳低,膝盖容易损伤;如果左肩低,右耳低,右侧膝盖还好,颈椎容易受伤、不稳定。
C、肩胛骨。如果骨盆前倾,躯干后移,两个肩胛骨就会向内夹紧,斜方肌容易紧张,怎么调整呢?抱球跑,一次一两分钟。
D、躯干位置。左右摆动幅度大,伤腰,是核心稳定不够,深层原因是脚踝。
E、骨盆稳定。有没有侧摆、高低,如果左低右高,是右侧臀中肌无力,腿出现了内收,左侧骨盆低,同侧腰椎间隙变大,容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
F、髋、膝、踝。我们的坐骨、膝关节、根骨要在一条垂直线上,这条线向外远离就是O,向内远离就是X。
G、足触地模式。看足跟的外、中、内,足跟外侧先落地是正常的缓震,中间落地也可以,内侧落地不行,是外翻。无稳定不运动,无平衡不运动,足外侧是负责我们的平衡与稳定的,如果外侧的稳定性不够,内侧的纵形足弓的蹬地能力根本无法发挥。
H、步宽。横向的距离,标准是一拳的距离,如果出现了交叉跑(两个角在一条直线上),骨盆不稳定,髋外展肌被拉长,核心松弛不稳定。还有一种是分腿跑,左右脚的冠状面距离大于了一拳,尿裤子的感觉,原因是平衡不好,你会看见,凡是喝多了酒就会撇腿走路,若发现在跑步机上出现分腿跑,要先做小脑的平衡测试。还有一种是轻重脚,同时会伴随头的左右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