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人,与你萍水相逢,又匆匆消失在各自的世界,你甚至来不及看清TA的模样、记住一些什么,但TA的一个小小举动,看似微不足道却让你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回忆起来,格外温暖。
1.
小A说在她读初中那会儿,公交是人们最普遍的出行方式。那一天,要等的车迟迟不来,天突然下起了雨,候车的人们纷纷撑起了伞,显然四周并没有可以躲雨的地方,雨势越来越大,没带伞的小A在雨中有些狼狈,当她还沉浸在走或留的“艰难”抉择中,一顶伞为她挡住了雨水的侵袭,依稀记得为她撑伞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子,好像没有过多的交流,后来车来了便匆匆道谢上了车。十多年过去了,无数个下雨天,可能世界的其他角落也在上演着这样一幕。
2.
小B想说的事也发生在雨天。作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逢雨天他都会预留足够时间驾车去公司,因为路上往往会堵,也因为在积水严重的地方,他尽可能希望放缓速度,尽量不让飞溅的水花侵扰到行人。因为他曾经被飞驰的轿车贱了一身泥水,那种感觉糟糕透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一种独特的善意吧
3.
小C的故事是在与朋友去东京旅游期间。她们在地铁站没了方向,向周围路人问路,15分钟左右的路程,对方一路将他们带到目的地再折返回去。见到小c和朋友拖着旅行箱,就主动来帮她们。途中路过某个大型商场,小c随口问了一句商场几点关门呀,那位路人请她们稍等,就小跑去问店门口的保安...怎么说呢,在异国他乡受到如此礼遇,意外又惊喜,这段旅程又平添了几分美好。
4.
小D说每次在拥挤的地铁车厢或者电梯里会发现这样一类人,他们主动把背着的双肩包拿在手上,腾出一些空间让他人站立;还有直达电梯里主动征询楼层并帮忙按键的;行路时主动礼让的等等等等。不经意的动作却让人好感倍增。
这样的瞬间还有很多很多,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有值得挖掘的小小快乐,它们裹着浓浓的善意,等待着被察觉。
这群人我们称他们为“陌生人”,亦或者“路人”,在我们漫长的生命中似乎无法留下什么痕迹。然而,事实真的如此么?
抛开整个社会的不安全感来讲,陌生人的善意很纯粹,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牵连,转身的时刻可能已是这段关系的终点,每一个善举都会有一些牺牲,这些牺牲表现在各个方面,可能是时间、空间、精力、舒适度等等。“她原本可以不为我撑伞,因为那样她的右肩可能会淋湿得少一些”;“他原本可以晚点出门,只要经过水塘也依然保持速度”;“他原本可以回答我们一句不清楚,就不用花费力气跑去商场询问”;“他原本可以只顾自己有空间站立,不去管别人的感受”。
这些举动的初衷都源于“同理心”,无论他本人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是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被雨淋着的滋味一定不好受吧”;“被泥水溅到可能会破坏一天的好心情”;“迷路的时候会非常茫然失措呢”;“被背包挤着没有空隙很不舒服吧”。
也有人说,我们与陌生人的关系其实是复杂而微妙的,由于不够熟悉,我们无法预知对方的行为与反应。太多的欺诈事件让人们之间的信赖度逐渐下降,对陌生人敏感而警觉成为现代人的共性,生怕一不小心就落入陷阱。我们生活在一个“扶老奶奶过马路反而被讹”的时代,常常会怀疑这些行为是不是另有所图,以至于向他人表达善意的时候也容易被误解,甚至伤害。如果因为这样的理由而“不作为”,未免以偏概全了。我们无法孤立地存活在这个世界,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对的,当一个心怀善意的时候,整个磁场也会让他更容易吸引到相似的人。每一个人至少有起码的善恶评价标准,在合理的范围里接受这种善意并传播出去,就像故事的主人公那样,因为感受过美好,而去践行那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个角落都跳动着温热的脉搏,坚定而有力。
也许我们再也不会相见,我依然感激你本可以不用做的那些,你说那是举手之劳,却不知已在我心中埋下善意的种子,到处都是暖暖的样子。
感恩节,记得也要对陌生人说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