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电视剧《人生之路》,这是根据路遥小说《人生》编剧摄制的,我看过小说《人生》和电影《人生》,对其中的故事情节非常熟悉,现在看起来虽然有变化,也不足以大惊小怪。只是看到高明楼安排儿子高双星顶替考上大学的高加林去上海读书时,心中产生无限的感触。
70、80年代,农村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多少农村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缺少生活费而早早辍学回家务农,一生的命运也就和农村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了,更不用说像高加林这样的山沟里的孩子了。有些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家庭能让孩子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毕业已经很不错了,这样还可以在生产队当个会计或者记分员,能考中中专院校或者大学的孩子凤毛麟角,也有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历经艰辛总算是端上了铁饭碗,那也是兄弟姐妹放弃自己的理想、父母砸锅卖铁得到的最好结果。城镇户口的学生可以通过社招考试进入技校完成学业,分配后也就成为了国企员工,而像自己这种农村户口的孩子,是没有这种机会的。我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家中倾尽余财总算是出人头地走出了农村,成为了一名中专院校的学生,分配后当了国企员工,不知道当时多少人羡慕不已,而自己心头却是深知今天日子的来之不易,提起来难免欷歔不已。
按照当时自己的学习成绩,完全可以上高中苦读三年成为一名骄傲的大学生的,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环境,以及捉襟见肘的家庭条件,为了早日为家庭减轻负担,还是选择了中专院校,早早成为了一名每月也就不足百元工资的国企员工。虽然就业后发奋完成了本科学业的自学考试,学历得到了提升,但是用人环境却发生了变化,干部提拔条件要求第一学历必须是全日制普通本科,也就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平台。内心中当然知道自学考试的含金量要比函授或者夜校高得多,但是在企业干部选拔中这却成为一个限制条件,往往与干部选拔失之交臂。
那时候,由于升学率非常低,就有人利用职权和关系想方设法弄虚作假,让自己的孩子顶替别人的孩子入学。因为那时候农村的交通不是很便利,一封信从邮寄到邮递员把信件交到自己手里估计需要个把月时间,我的入学通知书一直等到开学前一周才拿到,那还是让熟人捎话到十几公里开外的老师家里取的。拿到信件时,信封已经磨损的张开了口,录取通知书也差一点从折痕处断裂,回家拿出来给别人看都觉得不好意思了。我曾听说了许多冒名顶替上学的事情,有的人在毕业就业后又去派出所改回了自己的名字,所以后续就无人发现,尤其是近年来网络信息中暴露出的几十年前的冒名顶替上学事件,真的是痛恨不已,感慨万分!一个农村优秀学生的人生命运随着看似微不足道的冒名顶替发生了天壤之别的改变,怎不让人唏嘘涕泪!
虽然说考大学不是一个人唯一的出路,但是科举考试或者说考大学是对农村孩子最公正公平的一项制度。当然,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但是埋在深处不被发现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一次高考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命运,而那些冒名顶替他人入学的人能有权利进行操作,究其根源还是人性在作怪。高明楼心中惭愧,觉得对不起同村高玉德一家老实人,在日常生活和高加林当民办教师方面进行帮助,但是他让自己的孩子冒名顶替上学以便光宗耀祖改换门庭的内心绝对不会改变,对高加林来说也就不算最坏的结果。而社会上那些冒名顶替不在同村、同乡甚至同县区的又有多少呢?又会得到什么补偿呢?他或她的人生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感慨之余,我对人生有了重新的认识,就算是有了学历文凭,如果没有展示的平台,也就平平淡淡一生而已;就算是才高八斗胸藏天下,如果没有遇见明主,也就只能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了;就算是大字不识一斗,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也不枉一世了;就算是天地匡明政清人和,英雄无用武之地,也就抱道守潜没身而已了。人生本来就是个过程,虽说道路百条千条,就算是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作为,最终也就文字几行流传于世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