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几米的书,是《地下铁》。
也许不能称作书,但却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我被其中隐隐透露出的情感打动着,咀嚼着一个孤独灵魂的历程,读着一本厚厚的书。
寥寥几字与或冷或暖的插画一同呈现,不得不说需要更多的心思才能体味,当然我不会做任何文学上的评价。
当我读第一遍的时候,我一无所知。风格迥异的插画给予我的只有新鲜感,我只是被书中简洁优美的话语吸引,有一种诗的浪漫,但是这些诗语却让我感到一丝不舒服。第一遍,我果然一无所知,我没有明白,可是作者早已经告诉了我他的意图。
几米文学,我记忆深处还有一丝印象,但是已经是很早之前的事了。然后我去追溯了作者的经历,再然后我读了第二遍。
“我们何其幸运,无法确知,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在了解了几米的经历之后,我开始不太确定这句话到底是一种庆幸还是一种讽刺。也许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答案吧,这也是文学的魅力之处。
我进入了地下铁,开始了一场孤单的旅程。
风格冷暗的地下铁,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乘客,我找不到一位同行者,回应自己的脚步也回应着我。我离开了地下铁,地面之上是温暖愉快的金黄色。我渴望的是收获温暖的金黄和火热的红色。我渴求他人的关怀,我开始关心那些乘客,我关心他们从何而来,去往何处,是否有人在终点等候... ...
可惜行客匆匆,无人回应。
我开始追寻梦想,梦想的天空总是蔚蓝色,和大海一样的蓝色,我好奇世界是否依旧如童年一样,同样没得到答案。
我去了更多的地方,我幻想下一站的美妙风景。游历于各地之处,漫无边际的奇妙世界,精彩纷呈。
看过足够的风景,问过足够多的问题,我早已失去了最初的期待。在没有尽头的世界里,我迷了路,我迷失了方向,浑浑噩噩,不知所措。唯一庆幸的是一直有人陪着我。直到有一天,有人问我回家的路。
我张皇失措,我燃起了希望。我回忆过往,幻想如果,努力寻找希望的星光,害怕粗心错过那份幸运。可最后终于明白,很多事不可强求。 纵然我依旧感到孤独与失望,但却渴望温暖与美好,但却恋恋不舍这世界。在一次次的命运捉弄之中,我疲惫不堪,我厌倦了在希望与失望中挣扎,但希望仍在那儿,等着我去追寻。遗忘昨日的忧伤,再度出发。
最后,我终于看见了那个一直陪伴着我的,却不曾认真说过谢谢。
我依旧在追寻那一份温暖的金黄和火热的红色,但重要那已不再重要了。
不得不说唯有经历生死离别,才能将这份强烈的希望表达得如此厚重。生活总是会有着苦难,然而黑暗之中,总有光明。
希望我们即使身处黑暗之中,也能心向光明。
我也明白第一遍的不舒服感觉来源了,这份对希望的希冀太过厚重,没有对人生的感悟,在承担这份情感时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其实第二遍给我的带来的情绪变化很激烈,但是多的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情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我以前读完一本书的时候,不管是什么书,总会有一种悲从中来的莫名感,但是这种感觉随着长大渐渐消失了。这种感觉让我沉迷,那是一种仰望星空时的无力与孤寂。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大概是真理的无穷在我贫瘠的心灵留下的印记吧,也正是因为这种感觉,我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敬畏。然而随着感觉的消失,也确实缺少了某些重要的东西。也很幸运的能够再一次找到这种久违的感觉。
第三遍,我没再刻意去抓住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而选择了审视自身。其实不论我是否写下来,这些情感总会有淡去的一天,也许那时候留在心中的不再是这些细腻的话语,而是单纯的对坚持希望的心态。
其实类似的书我也读过不少,而且很多对生活描写的书都诉说着相同的观念,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很难会出现一种这样的艺术形式,能给我相同的感觉。书中除了文字,更多的情感是隐藏在了插画之中的,情感的变化通过冷暖的色调切换和景物搭配,自然而然的将情感藏于画中。我当然没有专业的点评人水准,不过画面色调的冷暖转变和作者心境变化相呼应,在暖色之中藏匿着冰冷的孤独,在冷色之中孕育着光明的希望。纵使生活起落无常,始终保持着对美好的向往与光明的追逐。
其实在来看最开始的话语,又是另一番感觉。
其实如果很早之前就了解到几米的话,我估计很难读出这样的感觉,所以这也是一种庆幸。
后面如果还有不同心境的文章,我大概也会写一些吧。
书中故事固然深刻精彩,却不及赠书人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