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你对故事中的事件或者主人公,是什么样的看法?
有人说,主人公应该在第一次就听从邻居的劝告把羊圈补上,就不会再丢一只羊了(遗憾);
有人说,能够在丢了第二只羊之后再补也挺好的,至少以后不会再丢了(憧憬);
这两种思想代表了大部分人的看法,当然也代表了两类人:一类会纠结于过往的结果,一类会着眼于未来的结果。
已经发生的事实,可以改变吗?
有些可以,有些却不能,比如能把一张大饼切成几个小块,可是却不能把几个小块拼成原来的大饼;说出口的话已经伤了人,即使道歉或者弥补,原来的伤痕还是会在那里,可能看不见,却时时会隐隐作痛。
即将发生的事情,可以改变吗?
大多数时候,是可以的,因为做事的是人,人变了,结果自然能改变。
纠结于过往的人,往往会看到来时路上的坎坷泥泞,来时路上所受的伤痕累累;
着眼于未来的人,却能看到前方道路的平坦与顺遂。
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已经经历的,
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即将到来的,
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在前方。
如果放羊娃不去补那个洞,以后还会有羊丢失,甚至可能全部都被狼捉走,可能他补了那个洞。
你呢?
如果一直在意失去的东西,以后可能不但会失去了未来,更会失去一些已经拥有的,就像那些羊一样。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微表情推断一个人的真实内心,情感或情绪,普通人一样可以推断,通过习惯、语言、动作或者穿衣等等。
比如吃水果的时候,有的人会先把好的都吃了,有些人会把不太好的先吃了,好的留着最后吃。
这就是两种性格的人,同对亡羊补牢的判断一样,前一种人更注重当下的感受,有些及时行乐的情绪,同样也是善待自己的体现;第二种人喜欢把最好的放在最后享受。
无论是哪一种人,都不分好坏,只是当局者是否有觉知:我是哪种人。
思维定势无异于画地为牢,打破牢笼的前提是:你能看得见牢笼,你知道自己在牢笼中,才能想办法破、立。
时常自省方能自知,
时常觉知方能自照
时常觉照方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