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却有着不同的命运......,我们真的能打破所谓现实的枷锁么?
前几年流行所谓的凤凰男,本来说明阶层在流动,是个好现象,但是凤凰男自己可能会觉得很痛苦,什么“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喝一杯咖啡”之类,有的人甚至憎恨父母。但是如果他好好想想家族历史,知道自己身上这点猥琐气质只不过是历史的产物,现在的经济条件好了根本没必要继续如此!理解了父母,他反而可能冲出身份的牢笼,从此不那么猥琐。
但是现实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都是各自构建自己的"世界",你和上司观察同一事件,但对这件事的解释却大相径庭。我们都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解释客观世界。
在讲如何打破现实枷锁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我们如何构造自己的世界的?
看过《犯罪心理》的人都知道,FBI侧写师在调查连环杀人嫌疑犯时肯定要查他的童年。因为我们早期的自我和内化的世界要对我们认识世界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对个体来说,客观世界主观化通常是其人生中最重要的过程。每个个体都出生在一个客观的结构中,在这一结构中,他会遇到许多控制着其社会化的”重要的人“(父母,老师,朋友,崇拜者等)这些重要他人某种程度上是强加给个体的,他们的”主观世界“与认知水平定义了这个世界的客观事实。因此,个体不仅是出生在一个客观物理世界中,也是出生在一个”主观的社会世界中“。将生活世界观传递给个体的重要他人,会在传递过程中对客观世界进行主观修正。他们会选择与他们自己社会结构中所处位置一致的方面,以及他们人生经历一致的方面。客观世界经过这一双重选择,我们就是被”过滤“个体。因此,下层孩子不仅吸收了下层阶级关于社会世界的看法,还会吸收由其重要的人自然赋予的特质。
比如,有的家长宣称读书无用论,上大学既浪费时间也浪费金钱,所以孩子没必要上大学。在他们世界观:
第一上你大学是为了有机会赚更多的钱,可是你不上大学就有这样的机会呢。研究证明在年收入超过6万元当中,有一半人是没有大学文凭的。
第二:你在大学中学到的那些东西很少能用到实际中去,所以当你上大学的时候,那些没上大学的人已经开始赚钱,积累人生经验了,你干嘛要上大学?
如果你听到这样的观点论证的时候,论证的结论和理由都是确切的,相互是可以支持的,但是这个论证背后就是价值观假设,物质的成就比智慧更重要,提出这样观点的人上大学除了赚钱没有其他目的。如果你是认为智慧比金钱更重要的人,可能就不同意他的这种推理,当然了如果在大学系统学过归纳推理你就可以质疑对方的论点和论据,因为对方的观点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事实推出,但是归纳推理有一个重要隐含的前提未来将继续和过去一样,但是我们凭什么认为未来和过去一定一样?举个例子,随着人工智能高速的发展很多热门的工作逐渐消失了和出现了新的工作,比如互联网的产品经理就是最近几年很火的职业。事实上在我们的经验里将来总是和过去一样,也就是休谟曾说的人们靠想象将不连续性连接在了一起。
但如果我们真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成长早期,每个人不可能去选择自己的父母甚至老师和同学。我们必须接受,没有选择另一种安排的可能。所以,很大程度上,个体的早期客观世界的主观化游戏规则已经被制定好了,无论是积极投入还是消极反抗,直到游戏结束别无选择。也正是这一原因,早期社会化中内心世界,形成的思维遮蔽效应,才让我们很难冲破现实的枷锁。因为不论后期什么样的新内容想要被内化,都必须叠在已经存在的事实上。要想打破枷锁就必须打破原有的管道,是一种破而后立的过程,两者必须同时进行。
只有破,没有立。只是陷入迷茫混沌和焦虑中,对人生的改变起不了大的作用,不能成为我们践行的行为指南。比如:当我们长大读大学,去北漂南下,意识到自己父母灌输的世界并不是唯一的世界,而是一个大环境下一个特殊的位置,甚至对父母的世界有贬损或轻蔑的意思时,认为他们说的都是错的,但是自己又无法说清什么是对的,我们为了保护自己以及我们又适应力特别强,就会通过一些方式寻找意义。比如,加入某些感兴趣组织是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需求,友谊,认同,自我实现等需要;补偿一连串的社会失败;消除人们的孤独感和疏远感,使自己的小世界变得健康,稳定,可预测,可控制,拒绝拥抱不确定性。但是由于我们会使用一个由假设、经验和期望构成的参考系,对不符合我们参考系的事物往往采取忽视、误解或否认的态度。结果,我们通常只能找到我们想要寻找的东西。虽然大家都生活在相同的客观世界,可实际上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相同的客观世界理解当中。
那么如何做到破而后立呢?
第一,首先理解自己自己的生存结构和思维方式。
其次,找到对应的思维方式。比如:中国人思维方式相信眼见为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在哲学上是不成立,是错误的。因为客观事实根本就离不开我们的主观信念,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早期经验的作用,我们看一个人人都能理解的例子:看下面单词
是不是THE CAT ?然后再看看这两个单词中间的字母他们的物理特性都一样,但是在第一个单词中你将它识别为H,而在第二个单词中则将它识别为A。为什么?很明显是你的英语知识影响了你的知觉。物体识别是一个构造和解释的过程。根据已有的知识、所在场所、周围的环境不同,识别出的物体也会有所不同。同样,我们早期的经验也会以相似的方式影响我们认识客观世界。除了早期经验,你对刺激物的最终直觉还依赖于你和谁在一起、你的期望、需求、价值观等。
最后,对自己原有自觉不自觉形成的思维方式,加以改造和重建。比如通读历史就会让 我们绝不仅仅有更大的视角去理解世界,而是让我们更自由。因为历史其实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结果。 历史在每一时刻都有可能有各种不同的走向,如果真有平行宇宙的话,我们不过恰好落在这一个平行宇宙之中。当我们明白今天面对的现实就只不过是这些偶然事件的历史枷锁而已。不是必然的,不是自然规律对我们的要求,那就是可以改变的。把自己解放出来,去想象不同的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