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东坡肉”虽然是一道美食,但看到菜名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想起苏轼的另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号:“豪放派领袖”。说起他的词,先生坐在对面先背起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男人和女人的思维真是不同,我脑子里闪现的词自然和情爱有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总之,人家苏老先生以自己的旷世奇才流传千古,人家一辈子活出自己的几辈子。文学上的造诣不说,他还懂医药、工程水利等技艺,更是一个地道的美食家,挂着他的名字的菜品不仅仅有“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羹、东坡饼、东坡蜜酒……
眼前的“酒香东坡肉”闪着红亮的色泽,一份只有四块,42元。标准的五花肉,没有绑绳,入口味醇汁浓,香糯酥烂,肥而不腻,比以往吃过的东坡肉更软烂些,酒香和甜咸的味道更重些。先生看我爱吃,只吃了一块,如果不是怕胖,我定要再点一份吃到尽兴。便和先生相约下次再来的时候要打破不在同一家店里吃两次同一菜品的约定,还要再点一份东坡肉,另加一碗白米饭,把东坡肉连汤带肉和米饭搅拌在一起吃。
做不了文学大家,就按自己的喜好在简书写一些文字;做不了美食家,那就做个对美味充满热情的吃货,顺便了解中华底蕴丰厚的饮食文化,拟或仿制一下酒店的美味丰富自己的餐桌。
每一道美食都有自己的由来,搜索网络中关于东坡肉的内容,摘编如下: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东坡赴任徐州知州。遭遇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竟高达二丈八尺。苏轼亲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为感谢苏轼这位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东坡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这时的“东坡肉”并未成名,还叫“回赠肉”。据民国初年的《大彭烹事录》曾有诗记之:“狂涛淫雨侵彭楼,昼夜辛劳苏知州,敬献三牲黎之意,东坡烹来回赠肉。”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一月三日,苏东坡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他又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从此便有了杭州美景“苏堤春晓”。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东坡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这一次苏东坡的“东坡肉”才真正开始名扬天下!
苏轼曾写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先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在这首诗中就是苏轼创新的“东坡肉”烹饪原理,他日,定要去集市买一刀五花肉,照着此方做出我家的“酒香东坡肉”。
余生, 如苏轼一般潇洒前行,遇事多吟几回《定风波》,心境定能平和而淡然:“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