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她要的不是日复一日的庸常生活,她追求的是不安分的生命状态,总是渴望逃离正轨。她貌美、无知、虚荣、自私,总是被自己的欲望所裹挟,把出轨、激情、贪欲当成爱情。
是呀,每个人的心里其实都有一粒貌似“诗和远方”的种子,想要让自己的灵魂和肉身从当下的庸常生活中抽离出去。然而,有的人给它土壤,让它疯长起来;有人制止了它、扼殺了它或者隐藏了它,让它永不见天日。這是一顆正念还是妄念的种子么?當妄念的种子长成猛兽,你如何不让它逃出心的牢笼?
因为渴望得不到的,人会变得婪和不自知,这种仿佛人类与生俱来的特质,正是人性的弱点。
从这点来看,
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包法利夫人,是每个人。
人人都是包法利夫人。
有一个问题,困扰了我:同样是出轨的故事,《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安娜、《红字》里的海斯特,为什么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都感念她们,感慨她们的命运乃至赞美她们的纯洁?
想了又想,她们的人生,一开始是包法利夫人,后来超越了包法利夫人,她们的精神世界升华了。她们追求爱情,不仅仅是肉体欢娱,更是精神长青。为爱走上生命的祭坛,让她们在时间的长河里美得不可方物
包法利夫人急迫如飞蛾扑火,投入了乡绅罗道耳弗的怀抱。经过了最初短暂的狂热。包法利夫人的第二个情人,是法律事务所的年轻文书赖昂。无论是罗道耳弗,还是赖昂,他们其实也都是包法利夫人,一旦拥有,任何东西在他们看来都不足惜。于是,在一段主动投怀送抱且狂热得充滿危险气息的关系里,他们很快膩味,弃之如敝屣。
包法利夫人死于高利贷。不甘贫穷,她挥金如土,用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行为,为自己营造出一个奢侈、浪漫又唯美的梦幻世界。
换个角度,如果包法利夫人是男性角色呢,在感情里挥霍他力所能及的金钱,可能、大概、也许,人们并不认为是大错。
包法利夫人不是没有挣扎过。她去教堂找牧师忏悔,帮助丈夫尝试新的手术方式,试图将自己的心思放在幼女的成长上。一件都没成功。她的心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欲望不时腾起大浪。不平静,永不平静。
女孩呀,都该读读《包法利夫人》这本书,这是一本从人性角度、用悲剧写就的恋爱宝典和人生秘笈。是一部悲剧,然而里面充满了愚蠢的念头、嘲笑的眼神和讥讽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