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稻盛和夫
所谓能力,是才能和智能,多指与生俱来的资质;热情是指一颗充满热诚,想努力把事情完成的心,由意志决定,属后天要素;思维方式是指人的心态与生活态度。
“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三者中,思维方式最重要,足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原因在于三者相乘的关系中,唯有思维方式可以是负的,从正100到负100。
简单的说,正的思维方式是善念,是利他的,建设性的有益于社会的,符合宇宙运行规律的;负的思维方式是恶念,破坏性的有损于社会的,违背宇宙运行规律的。
以致于“致知、格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格物致知”,都在教导后人遵循宇宙规律,方有后面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出生到死亡,面对未来的扑朔迷离中,多数人的思维受环境、他人影响而善恶不分、随波逐流一生平庸。何以少走弯路,特立独行于想要的生活?启动个人的元认知,用元认知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
所谓元认知: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即认知的认知,思考的思考,元认知能力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有机会成长。如果打个比方的话:元认知能力就是“对着镜子为自己为自动手术,或自我雕刻的能力”。
“元认知能力”是个陌生的概念——可这偏偏是我们目前能够认知到的最重要的能力,根本不需要在“最重要的能力”之后再加上一个限定词“之一”,这个能力就是一个人原本应该拥有的最重要的能力——甚至,没有这个能力,一个“人”就不配做一个“人”。
拥有元认知能力的人,思考可以非常复杂 —— 复杂到“我们甚至可以思考我们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是否确实是合理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
元认知能力几乎是一切学习与进步的最底层的、最根本的能力一个人的潜力有多大,几乎完全取决于他的元认知能力有多强。
所谓可以用来解放自己的“心智”,指的就是具备足够元认知能力的大脑。一个人的财富创造能力最终也只与元认知能力有关——其他的都是附属因素。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在阅读(这其实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与路径)的时候,时时刻刻都能注意到自己的思考与思路,时时刻刻都在对自己的思考与思路进行“反思”、“校验”、“修订”……当然最重要的是:“升级”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技能差异,证据确凿地来自于“刻意锻炼”(Deliberate Practice)。而一个人能够做到“刻意锻炼”,唯一能够仰仗的就是元认知能力,反过来,元认知能力也必然会在刻意锻炼的过程中不断被加强
人群中有相当数量的人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的思考,至于思考得对不对,过程是否有疏漏,结果合不合理,也完全无意识,更谈不上纠正自己的思考了。很多所谓个性强、脾气大的人,从最底层上来看,其实就是元认知能力困乏而已。因为这样的人其实没有分清楚谁是主人,谁是仆人,他们不明白这个很重要的道理: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一个器官…… 而不是反过来,你竟然隶属于你的大脑。
你看,我们在不断升级我们的概念,以此获得进步。
元认知能力的强弱,与一个人大脑皮层的面积和灰质的厚度有着正相关的联系。过去人们误认为脑壳大的人聪明,现在我们知道了,决定一个人聪明与否的并不是脑壳大小,而是大脑皮层的面积。大脑皮层表面有很多沟回,沟回的多少,决定了最终大脑皮层表面积的大小,人和人之间的大脑皮层表面积大小甚至可能相差一倍以上。
可实际上,并不是谁决定谁,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不断有效地学习,我们的大脑获得更多的锻炼,最终的结果是大脑皮层表面积加大,灰质变厚;而反过来,大脑皮层表面积加大,灰质变厚,也会使学习能力有更大的扩展空间……
。”——《坐享其成》。
“元认知:首先这是一种高水平的认知活动,于1979年被心理学家John H Flavell发现并确定名称。元认知这个术语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认知的认知,更通俗点讲就是有关知识的知识。Flavell把元认知定义为有关认知的知识以及对认知的控制。举个例子,当一个人意识发他学习A比学习B困难的时候他就已经运用他的元认知能力了。Andreas Demetriou 的理论用元认知指示人的思维中固有的成分:自我监视、自我表现、自我控制过程。而且,他还跟他的同事发现元认知会参与一般的智力活动并且还能处理有关效率的事情以及加工推理的过程——这些能力曾被认为是流体智力的作用。元认知也包括对思考过程的思考:学习的技能(学习学习再学习,里面的第二个学习)、记忆的能力、监视学习的能力”
思维方式的改变之所以非常困难,是因为它是从底层上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