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带着噗噗去超市拿快递,他突然指着柜台上的棒棒糖喊:“吃糖,吃糖。”我下意识的反应说:“不行,吃糖对牙齿不好,不信你问妈妈。”
噗噗转过头对着妈妈喊:“吃糖,吃糖......”
妈妈说:“爸爸说,不能吃糖。”
他转过头哭喊着说:“吃糖,吃糖,吃糖......”
我想这样下去,无非两种结果:不是我让步,就是他大哭一场。我正准备抱起他就往外面走,这个时候脑子里突然闪现一句话:孩子也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人”,我凭什么要求一个2岁的孩子突然接受心爱的食物在眼前而不得呢?
于是我冷静下来蹲着说:“好的,爸爸跟你买。”于是抱起他,让他在插满棒棒糖的盒子上面挑选,然后帮他打开,看他心满意足的舔着带头离开的背影,我和老婆开始了反思......
夫妻俩的思考
这个事情里,我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是,我及时意识到了我陷入了“权力斗争”的泥潭,同时他正处于执拗期和自我意识的敏感期,看清了背后不好的后果,于是选择主动认输,开始和老婆复盘这个事情会发生的始末,避免下次发生,因为负面情绪只会让人没有力量:
我说:“噗噗怎么就知道那是糖呢?以前来超市从来没说买过。”
小雷子说:“你忘了今年和苹果他们一起去丽江旅游,苹果跟噗噗买了棒棒糖,这不,现在还记得。”
我说:“嗯,那下次怎么办?难道不带他来超市了以后?”
小雷子说:“他肯定会跟来,这个办法不行。”
我说:“要不,提前跟他说好,我们是来干什么的?”
小雷子点点头:“可以试试。”
尊重从提前告知开始
看着他高兴的舔着棒棒糖,
我说:“噗噗,糖好吃吧,爸爸给你买的,要不给爸爸吃一口。”
他迟疑了一会看着还没有吸完的棒棒糖伸到我嘴边,
我舔了一下说:“哇哦,好好吃啊,谢谢噗噗给爸爸吃。”
噗噗说:“不用谢。”
我说:“今天呢,是爸爸不对,一开始没有告诉你是专门来拿快递,不买东西的,所以爸爸开始不跟你买糖,害你哭了最后才买。对不起。但是爸爸要告诉你哦,以后爸爸告诉你我们是去拿快递的,不买东西,那我们就不能买,如果你不同意,我们就只能不带你去,好不好。”
他舔着棒棒糖说:“好的。”
看着他舔棒棒糖的回答内心充满忐忑,不知道这样说有没有效果。
实战训练
为了证实教育方法的有效性,我们特意网购一批物品。物品到达的当天晚上,我蹲下来对噗噗说:“爸爸和妈妈今天带你是去拿快递的,不买任何东西,包括糖,如果你不答应,我只能请你在家里了。”
噗噗看着我答:“拿快递,不买糖。”
我说:“对的,只拿快递,不买糖。”
于是我们就一起向超市出发了,内心十分忐忑,就快要走到超市门口,他嘴里巴拉巴拉的念叨着:“噗噗拿快递,不买糖;噗噗拿快递,不买糖......”
当走到门口时,看着他明显的停了下来,深吸一口气吐了出来,在后面看的我们感觉又好笑又骄傲,我说:“你看,他自己在做心理建设呢!”
当走进超市,小雷子拿着快递,噗噗牵着我的手来到柜台说:“噗噗拿快递,不买糖。”小手跟着摆起来。
从此以后,我们去做什么,我们都会提前告知他,在也没有发生过“权力斗争”的事情。管教孩子的一个“雷区”,就是跟孩子搞“权利斗争”。一旦双方宣战,那么局势就会急转直下,两败俱伤;而一旦停战,跳出这个模式,那么我们就更有优势。避免权力斗争,就迎来了我们家长真正掌握权利、控制局面的机会。
用选择跳出权力斗争
只有孩子感觉到自己有更多权利、有了力量,他才更加容易接受父母管教,所以在孩子需要我们管教的时候,让孩子去选择,让他去思考,他动用智力去权衡利弊,这样就不会被情绪控制,就等于放弃亲子间的权利斗争,他就没空去闹了。
让孩子去选择,我们要注意一下几点:
1、选项真实,拒绝威胁
我们提供的选择是父母能做到的。比如在超市里,给你两个选项:一个是你在哭,我把你送人(或自己留在这里),一个是跟我一起走。我们不要提供我们做不到的选择,相反还成为了变相威胁。(大一点的孩子根本不信你会留他一人)
2、切勿事事选择
生活中一些小事,无需选择,父母安排。过多的选择反而会成为负担。用多了反而让孩子觉得是一种花招,就失去了意义。
3、选择真诚
给孩子提供选择时,切勿让孩子感受家长更喜欢哪个,希望他选择哪个,那样的话,他一定选你不喜欢、不希望他选的那个。
PS:吃糖对孩子牙齿不好,但不是说我一丁点都不给,他都愿意遵守了,我有时会隔2个星期不等,告诉他去买糖、挑糖,但都只一颗,适当的满足更有利于孩子的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