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16年2月15日,20:00-22:00,2小时;
阅读书本:《中国艺术史》,作者:【英】迈克尔·苏立文;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P202—P350;
阅读目标:了解中国艺术的发展,并提取感兴趣的进行记忆
阅读方法:细读(概念性的精准阅读)
阅读笔记:
在商周时期,还局限于一小部分特权贵族阶层的风俗和习惯,到两汉时期已经扩展到更大的地域和更广泛的社会阶层。
西汉的丝织技术,包括绫织法、大马士革织法、薄纱、垫锦和刺绣等。纹样的类型的主要有3个类型,第一,是以鄂尔多斯铜器纹饰类似的斗兽纹饰;第二,是在表面重复的几何纹饰构成的织物类型;第三是有连续不间断的旋涡纹构成的设计类型。
日用和墓葬陶器
两汉陶器在质量上差异巨大。从不上釉的粗糙土器到高温烧制的,带釉陶器均有发现。大部分随葬品的都是粗制陶器上面施加一层铅釉。铅釉在潮湿的土壤中极易氧化而形成一种,莹绿色的光泽。
第五章,三国六朝艺术
尽管东晋王朝更迭,大族却牢牢控制了大权,也成为这个时期学术和艺术的最主要赞助人。
在南北最终统一之前,刘宋、南齐、梁和陈4个王朝定都南京。
佛教寺庙和僧侣集团得到迅速成长,特别是在梁武帝时期。
佛教流行,随着儒家官僚系统的崩溃门阀势力,对政治和艺术施加了强烈的影响。甚至在王朝覆灭之后,这种影响都清晰可见。
道教
很多南方的知识分子试图在道教、诗歌、音乐、书法和清谈的愉悦之中寻找回避现实纷扰的方法。
道教最初出现于东汉末期,道教在3-4世纪最终定型,到西汉到西晋时期发展成为完整的,宗教形式有自己的经典等级和道观。
这个时期最典型的诗人是陶渊明。
美学的出现
就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中国画家和诗人第一次发现了自己。
萧统,他提出选择诗文的标准不是道德,而是完全依照美学价值。
谢赫,在他《古画品论》序言中,提出品鉴画作和画家的六法。
不管六法如何变化或排序它一直是此后中国艺术批评的关键。
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成为后世书家的楷模
到4世纪,书体众多、审美词藻丰富的书法成为中国卓越的视觉艺术,书法的评价标准不是书写内容,而是书写本身的美感。
山水画的诞生
如果说山水画应当是一种象征语言,那么它是画家用来表达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范畴的通则性真理,而不是目之所及在特定的时间通过特定的视角可以见到的自然景观。
在整个六世纪的艺术中人物画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描摹自然景观的技术问题已经被解决,所以山水背景就越来越突出。
佛教
东汉末年,华北已经出现了佛教团体,到南北朝时期,政治和社会混乱,对传统儒家伦理信仰的丧失和摆脱痛苦时代的欲望都导致了新一轮的宗教狂热,在汉唐之间佛教对中国的统治者而言,具有政治功用。
佛教艺术进入中国,北魏佛教石刻艺术
印度影响来源于运动化的东南亚王国
佛教绘画
佛教的传入导致新的画派的产生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显示出异域风情。
陶瓷,南北分治造成不同的艺术传统是陶瓷工业的一个显著特征。
六朝时期是中国第一个产生艺术批评和审美产生文人画家和书法家产生私人艺术收藏的时代。
六朝时期的艺术赞助人第一次以纯粹的艺术本身的美感,为标准来评价绘画、书法、青铜器、玉器,或者瓷器收藏。
第六章,隋唐艺术
唐代艺术充满了无与伦比的活力自然主义和尊严,这是一种生活在他们确切知晓的世界中的人们的艺术,对所有唐代艺术而言,我们都可以体察到一种乐观主义一种活力和坦然接受不可琢磨的,现实的态度。
第七章,五代与两宋艺术
六朝时期曾经出现的感性,和想象的空间,在唐代乐观主义的主导情绪下,曾经一度丧失,到宋代时重新得以发现,宋代哲学洞见的深度以创造能力及技术改进之间完美的平衡相结合,将10世纪和11世纪造就成中国艺术史上最伟大的时代。
在宋代,这些知识精英比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期的知识分子都更有修养。
以陶瓷为例,唐代的陶瓷可能更强壮;清代的陶瓷可能制作更精良;但是宋代陶瓷则具有形式上的,古典纯洁感。
从宋代开始中国鉴赏家将北宋民窑区分为定窑、汝窑、钧窑,和传说中的柴窑。柴窑具有一种雨后天青感的釉色。
第八章,元代艺术
在艺术和工艺上元代有众多创新,与宋代的精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元代大胆甚至狂野的风格。
在整个陶瓷历史上,中国青花瓷最受推崇。
第九章,明代艺术
明代宫廷的辉煌掩盖了潜在的瘫痪,通过极其复杂的八股文考试选取的官员日益变得保守,宫廷之中的学者不再潜心于有创造性的学问而热衷于编辑诸如永乐大典之类的巨大文集。
15世纪,苏州和无锡一带的地主士绅开始特意整理宅院,挖池堆山,营造适合学者诗人和画家享受生活的著名园林。
相较于宋代画作,明代画作既有不足又有超越。
不同在于,他们很少接受我们所能看到的自然。而超越则表现在这个时期的绘画带有更丰富的诗歌和哲学内容,画家的题记变得越来越长,也越来越具有诗化和哲学化倾向。
沈周是15世纪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而文徵明则是16世纪的领袖。
董其昌和南北画宗。
整书阅读感想:
除了作者是一个英国人,他经常会站在中国之外的立场上来评判部分可能由外传入中国的艺术的源起及某些政治立场外。他对中国艺术的整个纵深的把握度,的确非常深厚。
书中大量的文物图片是一大亮点,很多精美的艺术品现散落在世界各地,可能在其他作品中很难见到这么多图片。
其次,每一个朝代的艺术品评也非常详细。限于时间未能详细记录在笔记中,因为都很重要,不如常常温习而知新。
从书中展示的那样,所有的艺术都是与政治、生活紧密结合的。特别在汉代开始,人的思想状态处处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因此,要了解一个古代名家的作品,或一件文物,必须得清楚地知道各个朝代人的思想状态以及政治状态是怎样的,才能更清楚地知道这件艺术品的流派与因由,才能更深刻地进行品评。
中国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本书可以作为日常品评的辅助参考,进行加深理解。绝非3、4天就能吸收的。
我的阅读收获是,知道了一个框架,并加深了对艺术的一些感觉。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能结合自己喜爱的中国文化进行一步步深入的解读。
感谢作者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让我得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我们伟大的民族文化。
【我在参加文魁大脑读书会2016年阅读年挑战计划,本年度我要阅读书籍70-100本,请大家监督。每周没有完成的,发微信红包150元,一年没有达标70本的,再发微信红包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