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时随便翻书,记住了“山河总静好,人事亦从容”的诗句。刹那间,“安静、平淡、温暖、知足”这几个简单、恬淡的词语从脑海中闪过。其实,这既是我平日里喜欢的几个词语,也是我憧憬的生活。
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过:“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心精神世界的宝藏。”寒冷的冬天过后,当第一缕和煦的春风拂面,当看到第一簇翠绿的小草嫩芽钻出地面,心情一下子激动起来。此时,最好一个人,静静地漫步在软绵的原野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清脆婉转的鸟鸣;或仰望悠悠白云袅袅炊烟,这时候,一股小幸福快乐、一份恬淡的快乐,就像潺潺的小溪,流过身体的每一根经络,通体的舒服。此时,自己的感觉、知觉仿佛都融于了大自然,一时间,周身、周边都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读书。有人说,读书,宛如驾一叶扁舟,畅游在深情的海洋;宛若展一对翅膀,翱翔于历史的天空。尤喜欢在清闲午后,在落日黄昏,在寂静夜晚,泡一杯清茶,端坐在书桌前,仔细地自己心仪的书。或随李白仰止天姥山,或足随徐霞客登临黄山,漫步汨罗江体味屈原的拳拳爱国之心,或平卧荒村感受放翁的爱国情怀。哈佛大学校训云:“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你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与书籍为伴,让心灵在一次次的洗礼中得到升华。”此时,心如一汪平静的湖水,干净清澈,波澜不兴。外界的喧嚣和诱惑与工作中的烦恼与不快,随着这些平平仄仄的文字而烟消云散。诚如台湾著名女作家简嫃说过的:认识你愈久,愈觉得你是我人生行路中一处清喜的水泽。
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思考。现代作家夏丏尊说,凡是读书,不以了解事物的形象就算满足,还要捕捉潜藏在事物背面或里面的生命。其实,不只是读书需要思考,人生亦当如此。更多的人,在热闹非凡、诱惑力极强的尘世中待久了,就会慢慢地变得浮躁起来,就会在不自觉、不经意间迷失自己。此时,一个人静静地独处,可追忆岁月的来来往往,人生长河中的零零碎碎;可反思生活的成功得失和人世间的许多如意或不如意;亦可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地想象未来的美好生活。静静地思考,就是在修炼一份惬意的心情,就是在抖落人生旅途中留在身上的烟尘,就是用感悟告诉自己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的脚步。
喜欢素面朝天的自我。忘记了在那里读过这样的文字:最欣赏的人是带着书香味的高雅,衣着时尚而不俗气,顺应潮流却保持着最朴实的生活习惯,喜欢热闹又能静心阅读写作,让自己的灵魂不满足于物质的丰裕,在积累和沉淀中抵达精神生活的理想彼岸,这样的人才是现代社会最难得也是最幸福的人,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满足于精神生活的修炼,就不会被无休止的物质诱惑牵绊,也不会对物化的生活永不满足,把心安顿好,就不会为生计的烦恼而浮躁。有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更多的时候,人无需用穿金戴银来展现自己高雅的品味,无需用珠光宝气来烘托自己高贵的气质。记得当年参加科举状元复试的才子俞樾写下了一句“花落春仍在”的诗,曾受到主考官曾国藩的激赏。但我想每一个生命总会在人世间留下些什么,即使万物生灵来去匆匆。正如春风不减,即便,花已落。只要简单、真实、知足,在阳光下是一个本我,在黑夜中亦是一个本我就足够了。
喜欢用心去爱人,也喜欢被别人爱。白落梅说,相爱的人厮守在一起,连光阴都是美的。我想说这句话的人,一定是爱过,唯有爱过才可以深刻地体会到,那种拥有以及被拥有的甜蜜。爱我们的父母、爱我们的兄弟姐妹,爱我们的身边或远在天涯海角的朋友,或时常相伴,或偶尔相聚,或倾心长谈一次,或一个电话问候。即使如龙应台所说的那样:“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只要我们理解了“血浓于水”的真正含义,只要我们尊重了彼此的情感,只要我们曾经相互扶持过、温暖过、牵手过、祝福过,我们的内心就不会留下遗憾。
哲人说,流光老去,便开始无法制止地贪恋万紫千红的春天,总希望未来的日子,可以季季逢春。是的,生活中总有一些“小喜欢”、“小幸福”让我时时感觉到心灵的温暖、精神的慰藉和内心的安心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