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临时调整,被安排进行相关内容的写作。要求在限定的短时间里,在给定的主题和形式下进行写作。这让我很不适应,平日自己每天写作是一种自愿行为,时间上没有严格的限制,主题表达上也是任由自己发挥。这种这么多约束下命题式的写作已很久没有尝试过了,最近的一次得追溯到当年高考的语文作文了吧。
对约束的排斥
所以,在起初的时候,对于这种限定内容,限定时间,限定风格的写作我内心是比较排斥的。个人认为文字表达本身就是非常主观的,针对同样一件事,每个人的观点、阐述的角度、行文的风格都会有所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喜欢写作的原因之一,它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得到形式化的具象表达,进而与人分享和传播,想象自己思想被大众传播和认可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所以这种限定内心认为对表达进行了不合理的干预。此外。数字媒体的爆发对写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包括在形式上要调整成适应智能手机上阅读的格式,内容上要尽量的吸引人、易分享等。所以类似朋友圈分享的文章形式已经成为自己写作的惯用风格,突然的转变很不适应,同时也对这样写作的价值产生了怀疑。
约束中见功力
即便如此,出于工作的需要,对于这样的任务也不得不逼着自己去完成。但随着工作的深入,令我意外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这种约束性对于写作是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限定的时间逼迫你用全局化的思维来开展写作,为每一个写作步骤安排相应的时间比例,进而快速梳理结构、确定框架、模块写作等等。受益于平日的训练,终于在限定的时间交稿,质量谈不上好但还算及格,毕竟能在限定时间完成已经不易。输出的结果虽然没有什么太多值得称道之处,这样的稿件我想就是那种目前AI已经能完全胜任的类型,但这个结果的呈现却能体现出的写作功力的高低,只有在深厚的内功下才可以举重若轻,收放自如。
约束带来自由
不禁想到,写作中哪里没有约束?近几个月能力的提升不就是受益于每天1000字的这种强制的约束吗?日常写作的主旨、文体、读者群、格式也无不是在约束之下,只是那些约束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而已。拓宽到更广的领域,比如音乐、电影、诗歌等等,无不受限于本身的艺术形式的约束。每个领域的经典作品都是在遵守这些约束的前提下,把这样的约束变为依托和着力点,在约束之上构建自己的创作内涵。
可见对作品进行的约束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这些约束是否被自己认可,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这是我们真正关注和在意的核心。
我们的自由来自于约束,通过约束提升能力,能力的提升又可增加我们选择约束的权利。这种正向的循环反馈不限于写作,做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我想这就是写作带给我们真正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