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简书签约作者‘良大师’的《金庸没学过文学,乔布斯没学过编程》有感。
今天打开首页,被上面这篇文章吸住了眼球。可能我本身就是个写作小白,更没系统的学过写作,这篇文章的出现适时地给了我些许安慰和希望。
作者以金庸老先生的写作生涯为例,阐述了写作并非一定要接受系统的文学教育,只要一稿接着一稿的写作,再去听取读者的反馈,不断调整风格,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只需要不断的比划,在实践中迭代进化。
作者还说他的写作方式不讲究什么‘对仗’啊、名副词、状语后置等等组织语句的方法,只是写好后读读句子顺不顺口,不顺口就改。我觉得这些都是很贴近我们这些写作小白(特别是我)的状态的。
认真的读过文章后,我又看了后面的评论:真的是各执一词,有同感的、有像我这样点赞膜拜的、还有反驳的。
为什么我会对这篇文章情有独衷呢?除了作者的文笔很好以外,我想主要是他迎合了我等写作小白的心态。像是在沙漠中行走看到清泉、大海中航行看到彼岸,就有了前行的动力和希望。
而那些反驳的,我想应该大都是受过正规的文学教育或者从事文学教育的人。也许他们心里并非不认同作者的观点,只是作者戳中了他们的痛处:如果我们这些泥腿子都能成名成家了,叫他们那些科班出身的情何以堪,让他们文学写作培训的怎么招收学员。
如同我身上莫个地方很痛,你刚好给我能止疼的药膏,这时候我没法也没有能力去判断这药膏有没有负作用,只知道此时我很需要它。
现在这篇文章就给了我这种需要或者是希望,我没法判断作者的意图或者目的,我想有希望总是好的!
(本文只代表个人关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