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老师在《跃迁》中说,除了做终身学习者,还要做终身提问者。
今天再读《跃迁》,读到古典老师的“要成为终身提问者,创造自己的问题树”,深以为然。在信息爆炸、知识高速迭代的今天,我们拼劲全力对抗知识焦虑,比起见到什么学什么,更有效的是带着问题去学习。
“问题比答案更有效”,因为答案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更新迭代,今天给出的答案明天不一定能完全解释同样的问题,而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出发,在斩获新知的同时不断提醒自己要明白“如何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和行动,实现快速致用。
创建自己的问题树
一棵“问题树”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枝干:
场景问题:遇到了什么具体的,需要被解决的场景问题?
证据标志:如何知道问题已经解决,那一刻发生的时候有什么可印证的标志?
风险预测:可能遇到怎样的障碍和挑战?
方案设想:对这些问题有什么可行的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一棵问题树还会随着你在这个领域更深层的涉猎和积累而衍生出更多的枝干问题。
放在一个具体的场景里,譬如说我要学习写作。混迹于各大自媒体平台的老司机或许可以直接问自己如何成为简书签约作者?作为渴望快速进阶的小白,我决定先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
首先设置一个具体的场景问题:如何做到每周写一篇文章发表在简书上?
证据标志:怎么知道在写作这件事上已经入门?
(自答:)发现自己不再苦于无话可写,一个月后回顾发现,坚持周更并不是那么难,而且获得了一定的阅读量和点赞。
风险预测:可能遇到怎样的障碍和挑战?
日子总是乏善可陈,不知道写什么;坚持下去很难;写了没人欣赏,一场自嗨,也就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方案设想:对这些问题有什么可行的解决方案?
1,不知道写什么,就从书评开始:输出倒逼输入,每周把书中萃取到的知识晶体和营养转化成自己的文字,加深记忆;同时训练自己辩证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2,拒绝三分钟热度,坚持打卡:加入世界作家协会,每天写200-400字,先堆积素材,记录灵感,时候到了就一气呵成,落笔成文。
3,关于缺乏读者:短期内,先降低心理预期,写作的初心之一是为了完成自我的梳理和提升;过了习惯养成期后,不断打磨,拿得出手的文章在群里发链接并附上推荐语,邀请同频的小伙伴和前辈点评。
你看,在方案设想的这一步,其实回答已经具体到实践层面了。很庆幸,“问题少女”已经开始行动啦。
接下来我还要问自己:
在简书上写作是为了什么?要选择哪个领域去深耕?自己最喜欢并最擅长哪种写作风格?……
在持续的行动后,你的所悟与所获都会沉淀成越来越清晰的答案。
问题导向的最大作用就是聚焦。以问题为初心,带着初心出发,并以终为始地在践行中寻找答案,才不至于在各种信息的浪潮中迷失。
刘未鹏在《暗时间》里说,你对问题的疑惑越大,自己做的思考越多,最后看到解答的时候印象就越深刻。
弗兰克老师说,你问的问题越多,会发现你和现实的连接越紧密,恐惧感也就会越少。
当你自己能提出了一百个细节问题出来,你基本上就能学会了这件事情。
去创造你的问题树,并不意味着放弃对碎片化知识的积累,反而是提醒你,在多元有闲地积累知识的同时,不能忘记聚焦专注于问题。根据你的需求去调用多元的知识,让知识为你服务。
希望“问题少女”今天的读书笔记能给你带来一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