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马伯庸的《古董局中局》,突然对古董产生一点兴趣,确切的说并不是对古董本身产生兴趣,而是对古董附带的历史故事或者文化产生了兴趣。刚好园明圆第24届荷花展还在进行,并且本周末有一个园明圆失散文物展,所以趁着周六,去看看,也算是见识见识古董,感受下这些古董附加的文化价值。
刚进入八月,三十多度,天气还是热的要命,一出门就全身的汗。要不是为了这个文物展,我宁愿在家看书,看电视,或者收拾屋子,打扫房间,也不愿意出门受这洋罪。
进入地铁,发现车厢里的人,更多的是孩子,还有一些老人,这和早晚上下班高峰地铁里的情况截然不同。有的是一个年轻人带一两个老人,有的是两个年轻人带一个孩子。更多的是,旁边一个三十岁左右,一口方言听不懂的女人,带了三个小孩子,最大的八九岁,最小的看着也就三四岁,听几个孩子的说话,好象也是要去园明圆的。
看着这一车厢的老的老,小的小,真替这些陪着的年青人发愁,这热的天,在景点里逛,这不活受罪。老的要细心照顾,一个不好,中署可不是闹着玩的,小的更要紧紧追着,那么多人,错眼不见,丢了那可是一个家庭的灾难。
这暑假出来玩,真是累,不但身体累,还心累。突然想起,一个开地铁的朋友的话,他说,暑假开地铁最累,全是老人孩子,生怕一个不小心,让地铁夹着了,那可不是小事。一天下来,身体不怎么累,精神都受不了。
看来,为了暑假出来让孩子看看名胜景点,增加见闻,长长见识,开开眼界,可真是辛苦了,不但父母辛苦,连带着地铁师傅都心累,还不知道那些景点服务人员怎么样呢?
所以,既然在这么热的天,带着孩子出来,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可真要让孩子在景点细细的看,慢慢的品,该亲自讲解的就亲自讲解,该使用讲解器就使用讲解器,该请导游就请导游,让孩子和自己好好的见识见识,也不枉千里迢迢来这一趟。
进入园明圆,比地铁上看到的还要壮观,荷花节,又赶上本周七巧节和园明圆失散文物展,感觉所有的孩子都跑到园明圆来了。
孩子们对卖的小玩意特感兴趣,特别是卖糖人那里,围了里三层外三层,还有不少人对这种手工艺品特别感兴趣,一个劲的录像、拍照。
园明圆的荷花一片一片,但是最好的花期已经过去,但是一片一片绿叶,偶有几朵粉红的荷花露出来,真有点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感觉,别有一番味道,引了不少人在湖边拍照。
园明圆失散文物展,这次展出的都是一些汉白玉雕刻的物件,例如各种形状的石洗、狮子、石礅、西洋石构件、乾隆御笔“熙春洞”石匾、一些石刻,还有几个须弥坐。
看这些文物展的人倒是并不多,但也不少,大多都是随便看看玉雕形状,随口评价两句,然后就是与这些文物拍照、合影,很少有人详详细细的看文物的解说词,揣摩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都是走马观花的看一下而已。
有一个父亲样子的中年男子对旁边的一个孩子说:这些都是汉白玉雕刻的,不值什么钱,走吧,别看了。
还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边拍照“清夏斋流杯渠基座及导流槽”文物,一边对同伴说:就这一个导水槽,有什么稀罕的,还有人抢来抢去。
一个三十多岁的妈妈指着一个雕花石洗对孩子说:这就是盛水、栽花用的,甄嬛传中,甄嬛院子里的荷花盆就是这种石洗。
大姐,咱不知道,能不能别胡说,您这纯粹是误导孩子,还不如什么都不说呢?
这些石刻本身是用汉白玉雕刻,您要说不值什么钱,也没有什么毛病。可是关键问题是,看这些文物并不是单单看它的材料,而是看它的文化价值,要看它身上的历史故事。
就像那些古董,许多是从墓里挖出来的,在地下埋了几百上千年,有的埋了几千年,再好的东西埋了几年千,给谁谁会用?就像司母戊大方鼎,那是商周的东西,距离现在几千年,无论是材质还是实用,有什么价值。可是那却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为什么?因为它有巨大的文化价值,考古学家通过研究它,可以分析出商周时代的青铜技术、文化,甚至可以考察出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风俗人情等,这些都不是多少金钱可以衡量的。
所以,在这大热的天,带着孩子出来旅游,还是让孩子长点见识,开阔点眼界吧,别让你的眼光束缚了孩子,使得这趟旅游成了一趟受洋罪。花钱、花力气,受热、受挤,回去孩子就看了几朵花、几座假山,几个湖,还有一些不值钱的石雕、玉雕,别的什么也没看到,也没学到,那就太不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