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七一,细品“党味”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5月作《论持久战》的演讲时第一次明确提出7月1日是党的诞生纪念日,这不仅仅是党的生日,更是亿万中国人的“重生日”。党的百年奋斗征程历历在目,寻迹七一,在车辙马迹中、曲径通幽处、田连阡陌间细品“党味”,激励青年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在车辙马迹中探寻“苦味”。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都不能忘记革命战争时期沂蒙老区常见的小推车。小推车大小不一、木架木轴、独轮小臂、粗老笨重,人民群众推着这样的小推车驶过崎岖山地、攻克千万难关,往前线抢运弹药、运水送粮、运衣送药,为淮海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对比当今,钢铁“傍身”、四轮两驱、轻快便捷、外形多样的小轿车已然成为青年干部下村入户、调查民情、深入一线的“好帮手”。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干部,不论小推车还是小轿车,我们都不能忘记102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百姓跨越的“娄山关”、“腊子口”,要时刻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不断为人民群众想办法、增收入、谋幸福。
在曲径通幽处寻觅“鲜味”。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中国未来的路怎么走?国家的建设怎么去做?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新加坡等国后,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性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创造性设立经济特区,正如歌词中所讲“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作为青年党员干部,要做好“解剖麻雀”式调查研究,迈开步子,走出机关,到田间地头,去百姓家中,进行实地调研,倾听各方意见,开拓思想,大胆创新,积极为党和国家献计献策。
在田连阡陌间品尝“甜味”。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强调“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们实现温饱的目标,更要使人民过上能够全面发展的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实现民康物阜的目标,各行各业不断涌现出一批批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优秀党员干部。如凿出8千米“绝壁天路”的毛相林、实现“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的李玉、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的张桂梅、遭遇山洪因公殉职的黄文秀等,他们开拓创新、无私付出让广大百姓在经济富裕的“阡陌”间远离贫穷困苦、享受甜蜜生活。作为青年党员干部,要有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决心和使命感,把人民群众的“家常事”“田间事”“致富事”当作个人的“主要事”“关键事”“心里事”,真正帮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脱贫致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