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管理:阳明心学辨析(1)
李晓健_Hugo
03.27 12:30
阅读 4189
关注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的圣人之一。
在中国封建文化中,将“立德、立言、立功”当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亦称为“三不朽”,能够做到“三不朽”的人被称为圣人。
古往今来,能够达到“圣人”标准的只有两个半:孔子算一个,王阳明算一个,而平定太平天国起义、挽救了大清王朝命运,被誉为“中兴名臣”的曾国藩只能排在“老三”,位居“半个圣人”之列。
将王阳明列为圣人,这样的评价一点都不过分。但是将王阳明和孔子、曾国藩放在一起的相提并论,其实是贬低了王阳明。按照笔者的观点,中国的三个圣人应该是:老子、惠能和王阳明才对。
人的生命有三重性:动物性、智性和心性。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这三个部分命名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开创儒家思想的孔子,无疑是干了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其伟大之处是为人类在智性的层面开创出一套修身立命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帮助人类超越了动物性的自私、野蛮和愚昧,进入到以智性辨别善恶、对错、是非为导向的道德层面。故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一说。
孔子的伟大是勿庸置否的,但是如果从人性的三个层面看的话,儒家思想尚属第二个层面,属于智性上的事情,尚未去到心性的高度。
心性层面,也就是“道”的层面。历史上能够在心性的高度上同时做到“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人并不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老子、惠能和王阳明。这三个人无论在个人修为的深度上(立德),对人性认知高度和传播的影响力上(立言),以及在开宗立派的事业上(立功)都属于当仁不让的人物。老子开创了道家,惠能开创了中国实际意义上的禅宗(之所以说“实际意义上的禅宗”,是有别于印度达摩的禅宗),王阳明则开创了心学以及立下赫赫战功。无论是道,还是禅,还是心,都达到了心性的“超凡入圣”的境界。
王阳明的心学,继承并发展了孟子和陆九渊关于心性的思想理论,经过长期的“事上磨,心上炼”,凭着多年来对儒家、道家和禅宗理论的感悟和实践修行,将“心、道、禅”三者融会贯通,将心性的“体、相、用”三个端口打成一片,将儒家的有为,道家的无为,禅宗的无我三家的精髓进行跨界整合,尤其是在流放到贵州龙场驿站时,在渺无人烟的穷乡僻壤,远离世间名利尘嚣,放下个人荣辱得失,乃至放下自家身心性命,在一种类似“出家”的状态下坚持修行(比现在的出家僧人更像出家),终于在一天夜里,在不经意间(其实开悟从来都在不经意间发生),修行多年的心性种子突然迸发,突破了思维意识的制约,打翻了生与死的巢穴,直达心性的本源之处,体验到“吾性自足”的开悟状态,实现了个体能量和宇宙能量的对接,消除了小我与整体的隔阂,达到了“明心见性”的境界,创立了自成体系的“阳明心学”,史称“龙场悟道”。
阳明心学可以概括为四句话,称为“王门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阳明心学也表述为十个字:“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四句教”加上“十个字”,就构成了“阳明心学”言简意赅的思想理论体系。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