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自卑与超越》
“你自卑吗?”
想来很少有人会愿意当众回答“是”,毕竟,自卑情结是埋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一颗隐秘的种子。它会生根发芽,结出极端的果实。
阿弗雷德·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是一本研究个体心理学的著作,阐述个体的行为与心理因素的关联,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可惜的是,很多父母与教师对个体心理学知识的匮乏使得很多孩子长成了一副奇怪而不讨喜的样子。
关于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谁会整日揣着这样无厘头的问题自寻烦恼呢,答案是没有。人们大概只会在郁闷失意的时候一边思索这个问题,一边责备自己“毫无意义”的人生。
意义是什么?真正的意义是从与人交往中体现出来的,一个人的意义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因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我们活着对他人是否存在意义。也许会有人并不能同意这个观点,但是基于人类的社会属性,一个人既然活着就必然与这个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人的努力与成果想要被人们看见和认可,可以说人们毕生都在寻求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感。倘若一个人仅仅是能吃能睡,他自己怕是也不会认为自己在过着有意义的人生。
自卑者对于人生意义在理解上的出入导致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陷入一种极端的状态:厌世、惧世,他们将自己藏进角落里与这个世界相隔离。
普通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是与自己的社会价值相紧密联系的,而自卑者则极度关注自我,他们的意义只是一个人的意义。而一个人的意义是没有意义的。
关注他人,关注这个世界
“合作精神”是《自卑与超越》一书中的高频关键词,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的很多问题是由于缺乏合作精神而导致的结果。
这里的“合作精神”不仅仅是指的Team work,更多的是与家人、朋友、爱人等的一种相处形式,与他人之间互相关怀与呵护。给予爱,索取爱。
个体心理学发现人类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于三类:职业、交际和两性问题。
这三类问题都是处于多人的情境中,很多自卑者由于极度关注自我而忽视外界的人与事,无法处理好超过一人的“复杂”关系,无法与除自己以外的人相处。
自卑是一种累积的效果,幼年或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自卑者经常是那些有生理缺陷、长期被忽视、遭遇恶意对待的人,对自我的质疑和不相信使得他们总是畏畏缩缩。
冲出自己的窗口,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自己与这个社会的关系,把注意力从自身转向他人、转向世界,是自卑者的自我救赎的方式。
眼里有一个广阔的世界,才会跳出小我的局限。
自卑者的自我超越
你可以自卑,但你不能永远自卑。
由于自卑者太渴望获得他人的关注与认可,所以经常会进入极端的状态。文章开头说过,自卑是一颗隐秘的种子,会结出极端的果实。
这种极端的果实包含两种:极端的努力与极端的堕落。
是的,自卑者更懂得努力,因为他们有更强的动机。这种动机会使他们克服自己的怯懦,将自己逼入无路可退的境地。只要他有一次,能够获得自我的价值感,便可以摆脱自卑情结,进而认可自己相信自己,实现自我超越。
自卑者需要避免让自己陷入对虚无的优越感的追求,优越感不是超越。当那些不真实的优越感消失的时候,也许会是无尽的堕落的起点。
总有一条线贯穿着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人们一直在努力地由卑微走向高贵,由失败走向胜利,由底层走向上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