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每天都拥有24小时,上帝在这一方面,对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在某些程度上,但是我们的24小时除去休息、吃饭时间、由于杂事而损耗的时间,实际上可供我们的利用的时间很少。
现在的我在上大学,我曾默默地算过我的时间,我发现我每天完全自我调控的的时间最多为12h。但尽管如此,我也未曾把12h全部利用好,很多时候都荒废在玩手机,刷微博,刷知乎,刷电视剧,看电影,看八卦段子等上面了,并且容易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从而导致了许多重要的事一再拖延。如此而来,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导致自己的坚持力、自信心都在逐步下降。这是一种安逸的、舒适的状态,但是也是一种颓废、空虚的状态,即“舒适区”。于是我想要寻求进行合适的时间管理,能够改善我这种状态。于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不是市面上泛滥成灾的鸡汤文,而是干货满满的好文章,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向大家分享一些从这本书中我总结的关于跳出“舒适区”、优化时间利用的感悟。
首先,重新探索自我。先好好反思自身,拿起一张纸和笔,写下自己的缺点与优点,承认自己的确是这样一个不完美的人,并且优点或许远少于缺点。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但也不要妄自菲薄。
再次,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或许自己缺点很多,但是不要自暴自弃,听之任之,内心树立一个改变现状的意识十分重要。确定自己最想要改变的坏习惯,并且经常给自己打一打气。例如,可以在自己常见的地方贴一些激励自己的话。
然后,培养一些习惯,以前我的高中老师常说:“优秀是一种习惯。”不是每个人具有非常强烈的自控能力的,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遇到诱惑,也容易失去自控力。所以,我愈来愈发现自控能力是有限度的,长期的去做一些不喜欢却十分有利的事情,过程是痛苦的,因而往往容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其实还是因为我们内心不习惯这些状态,所以我们要有计划地去养成一些习惯,这样习惯才会像吃饭、睡觉一这些习惯一样反过来影响我们,从而塑造我们的行为,性情。往往21天就可以形成一个习惯,90天习惯就可以终生定形了。如果想要长期做自己不喜欢却长远有利的事情,只有把它变成像吃饭和睡觉一样的习惯,你才会做的长久而不痛苦。书中提到高效能人士有七个习惯:“习惯一:积极主动;习惯二:以终为始;习惯三:要事第一;习惯四:双赢思维;习惯五:知彼解己;习惯六:统合综效;习惯七:不断更新。”我觉得,七个习惯中,对我们跳出“舒适区”、高效利用时间最有效的习惯是:习惯一,即积极主动。积极主动,书中说是个人愿景的建设,实际上就是强调“计划的制定”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每天有计划去生活,真的会比无计划的生活效率高更多。我们抽出一天,好好想想自己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然后把目标细化到一个月,一周,一天,一个上午(下午或晚上),一个小时。每天睡前可以思考思考每天做了什么,可以记录下来,明天要做什么,也可以及时记录下来,第二天早上可以看看,如此反复,一周下来,仔细分析自己的时间利用,从而不断优化自己的时间管理。
最后,少说,多做。“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