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傅雷家书》
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主要内容有:
1、傅雷的爱子情深
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父母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报答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2、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作了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既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前进的路线。
3、傅雷的嘱咐
面对社会千变万化,该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希望用自己走过的经验,告诉儿子少走怨路。父母走的弯路,都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他们都希望子女能比自己过得更好。
4、母亲的关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要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母亲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哪里。
5、傅雷爱子心切
离别之时,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太过严厉。傅雷反思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傅雷只是想“严父之下出才子”罢了。
(二)我的一点感受:1.傅雷对傅聪在艺术指导方面的循循善诱,告诫儿子在创作上理性和感性要相结合,既努力锻炼技法,又要注入个人的真挚的感情,艺术才是富有灵性的,才能打动人心,喜欢唱歌的人对此深有体会吧。在对待艺术要有尊严,也就是不能为了名利而去创作,这样会让艺术迷失方向,在这点上傅雷做得有点“刻薄”,他会注重傅雷生活的每个的细节,甚至是理财上,当然这样的是想让儿子做个纯粹的艺术家,这反映傅雷朴素的人生观,理想要崇高,但生活要平淡。他想把自己的人生观影响着下一代。
2.在为人处世上,秉承“坚持大我,屏弃小我"的理念,一切以国家为重,以大局为重,以艺术为重,不重视个人得失,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是治疗愤疾忌俗的良药,是个人摆脱痛苦和烦恼的良方。同时他又强调做人既要阔气又要有分寸。这点我理解是,人要善良,但善良要有智慧,对人帮助要帮在刀刃上,但不必要无限制给予,人性就是这样,你一味给予,他会认为理所当然的,但某一天少给或不给,他会起嗔恨心,这不为我们自己带来烦恼。不要做一个别人提出任何要求都不懂得拒绝的老好人。
3.傅雷不仅在人生观和为人处世上给予傅聪指导,也注重情感的引导。虽然在艺术和情感上,傅雷夫妇对儿子们教导是把事业放在第一,感情是第二的,但也不能因为艺术而忽略家庭,认为平静丶温和的情感才能最持久的,所谓君子之交谈如水,夫妻之间必须相敬如宾,这样的婚姻才是和谐的,在思想和素养上,要注重互相拉拔,因为距离远了,心也就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