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对话来自我与17岁女儿在饭后的一次聊天。
今天晚饭后,孩子不想搞学习,于是我们母女俩开始了以下聊天。
偶然间,我聊到了早几天17岁男孩儿跳桥的事件。女儿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以后,丢给我一句话:“没什么,很正常”。
说实话“很正常”这三个字惊到了我。
母:“17岁的孩子在那一瞬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什么你觉得很正常?”
女:“一个人在生活当中找不到活着的理由,他就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啊”。
母:“可是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一旦消逝就无法重新以同样的形式存在,就这么匆匆的决定,这很正常?”
女:“是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终究是要死亡的,这是生命的规律,他既然生活里没有乐趣,找不到自己活着的理由,他又没有办法去面对的时候,那他除了死还能干什么呢?”
听到女儿这样的话,我心底突然产生一种害怕的感觉。原来这些青春期的孩子,在他们看来,死亡竟然是一件如此淡然的事情。她不问发生了什么事儿,也不管这个悲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没有太多思考就直接说出了他们这一代人面对死亡这一现实的真实想法。
母:“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应该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他在剧烈的情绪之时选择终结生命的做法,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这不可悲吗?”
女:“人都死了,他还怎么会感觉可悲呢!”
母:“他是死了,但是他的死带给别人是什么呢?对父母是巨大的伤痛,对生命是极度的不尊重,对自己是不可挽回的不负责任。”
女:“人很多时候是自私的,我自己开不开心,快不快乐是我的事情,我为什么要管别人呢?凭什么我要对别人负责任呢?”
是啊,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能明白自己对父母意味着什么吗,他们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吗。
女:“老妈,你不要说了,我知道你的意思,这种事件只是小概率,并不能说明所有的人都这样!”
听到这样的话,我心中的害怕感才开始慢慢消失。
母:“那你觉得什么样的情况能够避免这样小概率的悲剧再一次发生呢。
女:“如果有这种自杀援助机构,可能就能解决问题吧。”女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母:“你能说得更具体一点吗?”
女:“也就是说,对这些自杀的人,如果有自杀援助支持机构的话,他们就会在自杀之前可以得到这些机构的援助,或者你所说的心理辅导,如果心理辅导还解决不了问题,也许他死亡,真的对他就是一种解脱,那就让他选择死亡吧!人既有选择生的权利,也有选择死的权利。”
女儿的话再一次震惊了我。
女:“生命是如此的脆弱!” 女儿接着说。
母:“其实生命也可以很坚强的。某些时候是脆弱,某些时候是坚强,当然,坚强的前提是每个人都需要满满的能量和坚定的信念,才能从脆弱当中走向坚强。这种能量和信念它来自于对生活的接纳,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对自己的接纳。”
女:“每个人都要做自己,当做不到自己,为了脱离痛苦,选择结束生命也是人生的一种抉择。我们现在社会虽然有这样的心理咨询机构,只是人在那一个情绪激烈的状况下,不会选择去求助于别人。所以当时真的是他的追求与选择的时候,又有什么遗憾呢,当他已经离去的时候,他怎么能体会父母的艰辛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自己。”
女儿话锋一转:说不定将来我大学毕业了,我就去做一件这样的事情,去成立一个自杀援助中心。”
母:“真不错,你有这样的想法。你真的是一个特别有头脑的孩子,所以你的将来一定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人生,你准备怎么做呢。”
女:“我随便说说而已啦!”女儿马上改口了。
母:“对于这些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和力量的孩子,也许我们真的要做的就是在他的每一段生命里,赋予它能量,给予它生长的勇气,让他自己有能力去面对生活,面对挫折,而不是把他们推向深渊。”
这是我和正处青春期的女儿第一次静下心来谈生命的话题,她的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这是一个多么脆弱的年代,多么脆弱的年龄阶段,也是一个多么自私的年龄阶段,他们没有责任感,不会体会父母的艰辛,让父母亲一辈子生活在这样的悲恸欲绝和后悔当中。话说回来,我们教他们去体会父母的艰辛了吗?我们让他们去换位思考这样的事情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了吗。我们有想过自杀是他们能够彻底解决痛苦和无助的方式吗?
女:“当然了,自杀如果没有成功,情况就不一样了。”女儿又说出这样的话来。
母:“是啊,如果跳楼不成功,有可能会摔伤,摔成残疾、摔成瘫痪,那么以后的人生就更加悲惨与痛苦。”我接过了话。
女:“他的人生没有经历过跳楼自杀,他怎么会知道自杀的结果呢。如果在我们的学校有一个像跳伞一样的地方作为自杀体验的场所,不愉快的时候,就从这个地方跳下来,我想就没有这么多人自杀了。我们学校寝室的窗户都是被关的,也许这就是防止学生跳楼吧。但是学校窗户可防止跳楼,但真的想跳的人离开宿舍到别的地方不就行了嘛!”
说完这话,女儿从沙发上一蹦起来“我要去做作业了。”
对话到此结束,但是关于生命教育的思考我却久久没有结束。
我曾经听过一位台湾的心理老师讲过一次在台湾关于中学生生命教育的课:通过中学生演心理剧的方法,模拟一旦遇到亲人因车祸死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凄凉感觉;他们也会让中学生走进火葬场参观人死亡后火葬的全过程,甚至设计让学生躺进棺材里或参加一台模拟的“向亲人遗体告别”的仪式活动等等。通过生活中的真实体验让孩子们认识死亡、面对死亡,这应该是提高孩子对于生命最真切的感知,对于生命不可重复的最好的教育方式吧。
可是我国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呢?学校的护窗真的能阻止孩子的轻生吗?
女儿也许是异想天开!
但假如我们国家真的有这种自杀跳楼体验的天台或者模拟场景的话,我想也许真的就会像孩子所说的一样,有过自杀体验的人才真正领悟生命可贵的真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