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所有人
———你在他们嘴里失败了无数次,但你依旧是个优秀的人
俩个名词直击脑海,在今天看一篇微信推文的时候。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
「固定型思维」认为能力是固定的,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在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天赋。
每次失败都是对能力的一种否定,对挑战会感到恐惧,更愿意接受那些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够达成的目标,因为这能够证明自己的天赋。
而「成长型思维」认为,能力是可以变化的,能够通过努力和学习来培养和成长。
面对挫折和失败,他们更加重视能从中学习到什么,追求进步和成长,也不畏惧挑战。即使知道自己能力不足也依然愿意去尝试,并享受努力的过程。”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后者,但直到接触这俩个名词,我才知道自己一直以来的懊丧和无力都来自于被外界强加的第一种思维。或者说,我从来不知道可以有这俩种思维。
万幸,自己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怀和自信的重拾。
我小高考因为政治差几分而无缘5A,高考因为一分而不达一本线,各种从业考试也总是因为59而得重考才过,考科目二也是考了俩次……
在我父母眼里,在我父母嘴里,我一直是个失败者,他们一次又一次数落我,说我一次的失误并没有什么,可是多次失误,说明我自己很有问题。
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用“固定型思维”向我施压,对我洗脑,久而久之,我甚至被这种思维同化,承认自己的失败与无能。
现在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错在读书太少见识太少,被他人外界的思维模式限制。
我每一次偏差,不如意,都给自己带来了经验,相比较一帆风顺,我学到的更多。而为了将这些经验用于现实,我需要更加努力去不断试验不断尝试。
高考让我知道,在吃透基础的前提下刷题才是有意义的,有时候并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决定胜负;
多次一分之差让我知道,所有考试要坚持到最后一秒不要懒得检查,就像现实生活中,尽量每一步都做到优秀,每一次都全力以赴,坚持到底,不要到最后就粗制滥造。
科目二考了俩次,发现模拟的重要性,模拟出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觉得这只是偶然性。所有事情,都要防患于未然,在事情发生前最大程度降低错误可能。不惜一切代价,愿意花大价钱,在“模拟”上,这总比最后失败带来的损失小。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有这一点意思。
以及,目前的家庭教育让人堪忧,父母高学历似乎很有必要,以及明事理。
你在他们嘴里失败了无数次,但你依旧是个优秀的人。你是广义上的失败者,而只是因为他们的狭隘一叶障目,只要你是努力的,所有失败的结果都称不上“失败”,他们只是狭隘的结果论者,只有你自己知道,这个过程里,你收获了什么,成长了什么。你比那些结果成功的人,至少多了一份经验!
加油你是最棒的!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