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歌叫“明天会更好”,年青时听到这首歌总会给人一种信心与鼓励,二十年后,再次听到这首歌时,却有了不一样的感悟。现实生活是明天会不会更好不知道,但明天会更老这是肯定的。岁月要走过,我们才知道它的凌厉。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千般做人,人去楼空,万般做事,事冷人心。最后才明白,人生不易,生活很难,困难都仅是自己的遭遇。”生活的艰难本就让每个人都身处高压之下,那么,把过多的琐碎人事放在心上,与其说是一种念旧,不如说是一种折磨。
中年人最“离群”。他们看淡,看透很多事,他们的社交也没有请太多的人进自己的生活。也许听起来有点不自在,可却是人生常态。有些圈子,能进是本事,能“离”则是智慧。好的人际关系并不是我们认识多少人,而是要有质量的要求,否则,便是盲目的合群罢了。与其被低质量的社交浪费时间,适时的独处才是一种境界。
中年人喜欢屏蔽亲友圈。《人到中年》这本书中写到:“能够思念的人越来越少,我逐渐原谅了人世的凉薄。”人生前半场为了家庭事业而不断奔走颠簸,人生后半段更多的是让疲倦的心放松下来,不再想卷入过多的算计和纷争之中。所以,人越老就会越“薄情”。与其说是“薄情”,不如说是一种自得其乐的活法。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你有钱和我无关,我有钱你也别羡慕。对于亲戚亦或是朋友的圈子,年轻时可能会觉得很愉悦,甚至感到很温暖,但随着年龄的渐长却发现,里面的人更多的却是不怀好意。
逢年过节,和亲朋好友去团圆相聚,他们第一句说的话,不是问好祝贺,而是问你赚了多少钱,买了几辆车,供了几套房。这些貌似关心的话,却是出于一种八卦且“不怀好意”的态度。他们听到你好,便顺藤摸瓜,和你亲近打好关系,为以后“拉关系”做好准备。可回答混得不好呢,他们便转了脸色。不仅如此,更会自己吹嘘自己,来对你落井下石。这就是所谓的团聚,真的算“团聚”吗?
没有人想我们活得好,也没有人想看到我们过得舒适。无论是亲戚,还是外人,他们最想听到的是我们过得多糟糕,活得多不如意,这便是中年人看到的人心真相。当看透了这些人的嘴脸,我们便会悄悄地屏蔽掉他们的圈子和存在。因为他们就像是腐蚀的“硫酸”,一点一点地侵蚀,让我们落得伤痕累累。
中年人喜欢退出同学群。去年国庆节,有个人打着小学同学的名义拉我进群。可等我反应过来,我才发现,群里大多人已经不认识了。过了几天,因为一些事,我退了。不是我不念旧,更不是没情谊,而是,当我进了群,一大堆貌似不认识的人加了我好友。他们一上来便是拜托这,拜托那,生怕我事不够多。还有就是一堆人,推荐给我买这个,买那个的产品,最后我嫌他们太烦了,便把他们全删了。
在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每天上班,既要在同事老板的工作圈中周旋,回到家后,又要避免家庭矛盾的发生。烦心事太多,可能放下的却太少。人的情感很容易会被影响。那些所谓的同学群,同学录,其实早已和我们不再有关。说直白点,能联系的人一直都在,那些几十年没联系的,也就和陌生人无异了。生活的压力本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当某天来了个某某同学,就算几十年前关系很好,我们也无心再理会,因为他们所说的也都是陈年旧事了。
日子不是往后看,而是往前走。那个懵懂的年轻人变成了稳重的中年人,那些曾经的朋友早已变成了不再有联系的陌生人。人与人最好的关系,就是让本就热情亦或是平淡的状态一直持续下去。没关系的人,一直没关系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一旦有联系,便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很多人,其实在多年前各奔东西的那一刻便断绝了联系。我会祝你一生安好,你也祝我此生无忧。所以,几十年后,依旧各守一方,互不打扰,才是最好的“祝福”。
中年人喜欢远离麻烦事。有句话说得特别好:“时间很短,天涯很远。往后的一山一水,一朝一夕,都需要自己安静地走完。”活到一定岁数,才发现“离群”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我不再需要到处迁就别人,也不用看着别人的脸色活着。我的天地很小,只够让我活得自在。和过多的“白眼狼”来往,慢慢地,我们便成了“白眼狼”的猎物。和过多的陌生人来往,逐渐地,我们便成了“似熟不熟”的面子朋友。
瓜果似熟不熟时,最苦最酸。人似熟不熟时,最假最虚。你的好,换不来别人的感恩戴德,更多的时候,反而会惹来别人的羡慕和嫉妒。变得“离群”,不是我们不懂得与人交往,而是我们再也承受不了“生命之轻”。人与人之间走得太近会是一种伤害,无论是朋友还是亲戚,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界限感,都是对这份关系最好的保护。也许别人会觉得很自私,可“离群”,却是我们对世界最大的尊重。
我不喜欢麻烦别人,也不喜欢别人麻烦自己。我不想跟你说我的状况,因为我的状况只由自己负责,你也别跟我说你的不足,因为你的路只能你自己走。双方互不打扰,双方各自安好,便是一种舒心和自在。一个人的日子很苦,却很清欢,一群人的日子很欢,却很心烦。
往后余生,我念你的祝福,你也念我的安好,从此,少点打扰,少点来往。未来,便是一叶扁舟过,半生唯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