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如何成为一个高手?先看看高手是如何炼成的。
本周,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与三位高手进行“对话”:
1. 采铜 知乎第一作者
通过“熊猫书院”,精读了作者的《精进》一书。
书籍,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2. 罗振宇 自媒体视频脱口秀《逻辑思维》主讲人
通过“得到”APP,收听逻辑思维《如何成为一个高手》。
如罗胖、梁文道这样的“知识加工者”,将他们获得的新知拆解,并串联他们的知识、案例库,用更加“生动”的形式呈现给我们获取知识的新方式。
3.程龙《演讲达人成长记》作者、“坚持星球”创始人
通过千聊直播的微课学习作者的《彻底告别三分钟热度的密码》,并了解他的成长经历。
通过秋叶、程龙这类“网络学习专家”,可以帮助我们在某一个领域获得迅速的成长。
接下来,看看这些“老司机”,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收获。
一、《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作者采铜,原名崔翔宇,系网络知识社区“知乎”的知名答主,被网友称为“知乎社区最具知乎精神的楷模。
“精进”一词是来自佛教,意为“努力向善向上”,这本书为大家提供了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的精进路径。
1.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度过真正有质量的人生;
一个人怎么对待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拥有享乐主义视角的人,认为及时行乐是第一要务,应该尽情享受当下。
拥有未来视角的人,具有前瞻性,他们更关注未来目标。
对于每个人来讲,一天都是24小时,差别是你利用时间的质量。
我们要选择那些能够产生积累效应的事情和职业。
什么意思?比如去当个出租车司机,不如去应聘一个互联网广告行业的销售。出租车司刚入行的工资很高(相对),但不管你对路况多么熟悉,服务态度提高多少,对收入的影响还是有限的。互联网广告行业的销售可能刚入行,只能拿到底薪,但伴随经验的增长、人脉的积累,收入将远远超越出租车司机。
对于普通人来讲,娱乐聚会将收获眼前的快乐,但对未来没有太大的成长帮助。
对高手来讲,虽然眼前的阅读学习,比较枯燥,但积累起的价值,对未来无可估量。
我们要合理分配时间,在生活的时候放慢时间,在工作的时候加快效率,完成工作。
工作不是我们的全部。《精进》建议我们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业余爱好,在闲暇时专心投入。我们会有这样的经验,在全神贯注做一件创造性的事情时,我们会全然不觉时间的流逝,这种状态叫做“心流”。即便是时间很短,我们都会获得强烈的满足感。这就是“时间的深度”
2.建立选择标准,解决选择中的两难困境,找到最佳选项;
人生中面对无数选择,如何进行判断?而这取决于我们的选择标准。
我们要树立一个更高的目标,帮助我们确定选择的标准。
要设定更高目标,不妨回忆一下本周或本月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记录这件事情给我们带来的心理感受。如果这种感受是快乐、充实、并且长久的,那就是我们要追求的感受。然后不断思考,如何能够将这种感受持续放大,并确定目标。
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以后,我们要勇于说不,选择那些真正特别的事情。不要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就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只为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事情付出时间。
3.即刻行动,在行动中增长智慧;
最佳的种树机会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过去的你决定现在的你,现在的你创造未来的你。
只要你开始迈出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然后按部就班地完成。所以采铜告诉我们,马上行动,先从必要的小事做起,这是我们最注重的一条行为法则。
阻挡我们行动的除了内心的懒惰,还有没有准备好的心理。很多事情,我们都希望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横空出世,一鸣惊人。
但是作者采铜借用精益创业中的一个概念“最小化可行产品”,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的试验,不断的迭代优化来完成一个项目,达成一个目标。
4.通过提问、解码、操练、融合,成为高段位学习者;
提问者学习从困惑出发,主动调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合新问题,学习新的必要知识,在头脑中丰富原有的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在以往的过程中,我们的角色相当被动,扮演的只是一个“吸纳者”和“搬运者”,知识在传递过程中的精确性、完整性被认为至关重要,而我们的心智,包括原有的知识体系、方法、观念乃至困惑却都被忽略,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时不妨多思考几个问题:
●我已经掌握的知识有哪些?
●我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对原有的知识有什么补充?
●还有那些是未知的,我要学习?
●有哪些问题我要长久关注,以此实现对这个领域的深入了解。
我们每天都在接受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处理信息的效率、深度决定着我们的成就。不过,采铜认为,互联网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往往借口自己时间不够、信息爆炸,只能做浅层次反应,不能实现深层次处理。
●它说了什么?给我什么感受?(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它是怎么构成的?效果如何实现?(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对表达手法的研究)
最高层次的解码工作,就是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具备“作家视角”,在观看影片时具备“导演视角”。站立在创造者的角度来欣赏一部作品,对其使用的手法、形式和结构有更好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要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扩展来适应问题的需要。
怎么才能算掌握了一个领域的知识?这其实取决于能调动的知识量。我们掌握了多少知识,不是取决于记住了多少知识,而是取决于我们在需要的时候能调用多少知识,让知识成为解决问题的路径。
在行动的过程中学习,“做中学”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比如:
写作式操练,是典型的知识重构活动。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满足于表面理解,但写作时,必须调用知识与知识间的深层关联,否则无法自如地将素材组织起来,这个重构过程,对我们知识的编码和输出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写作的另一个优点是获得反馈,其他人对你的评论也许包含有价值的观点。高质量的反馈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未曾注意到的错误。想要获得高质量反馈,我们可以寻找“写作同伴”或者把经典作品当作老师,如此反复练习。
我们一直在强调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这是一个高水平学习者的必备要求。学习高手会有意识地把不同领域甚至是不同学科的知识摆在一起,然后通过分析、对比它们之间的潜在关联。
不同领域的知识可以相互印证、互为补充。将知识相互融合的关键,是洞察出知识背后的“深层结构”。在表面互不相关的知识背后发现他们潜在的相似性、互补性和启发性,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隐含的联系。
中国比特币首富李笑来在自己的专栏中提出,当今社会中我们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我们的注意力。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着信息的狂轰乱炸,注意力很容易被没有价值的事物吸引。
我们的大脑需要简化,这个简化包括三个层次:我们接受的信息要简化,输出的信息要简化,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信息更要简化。
5.了解潜意识特性,借助思维工具的帮助,突破大脑限制;
我们的正常思维很容易陷在旧的框架里,被过去的经验困住,很难逃出限制思维的问题。这时,不妨暂时放下这个难题,也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灵感迸发,难题迎刃而解。
这就是潜意识的作用,我们先重复“咀嚼”资料,开始构造初试创意;然后在中断有意识的思考时,开始借用潜意识思考;
等待潜意识“灵光”乍现;改造这个灵感,使之切实可用。
潜意识以及我们大多数的思考都是隐蔽的,不过我们可以尝试把繁杂的思考变成图解,不仅更加直观,而且分担了人脑工作记忆的负荷,使得工作记忆空间更大,更有利于思考。
6.优化个人资源,有策略地培养后天才能,成为一专多能的人;
团队的竞争力取决于“木桶理论”,而个人价值在于“不可替代性”。
面面俱到、无一专精的“全面”并没有意义,而拥有一项突出的才能对个人的发展却至关重要。
发展一种才能时,会先后进入三个阶段:缓慢起步期、快速上升期以及高原期。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够专注,我们很可能永远停留在缓慢起步期。大多数人在这个阶段就“死”掉了,一部分人到达了快速提升期,但只有极少数专注的人到达了高原期,可以一览众山小。只有专注投入并且走到最后的人才能获得超额收益。
至于我们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采铜提醒我们,一种解决方法是:寻找并结识与你能力互补的人,这让我们终生收益。
7.找到你的独特性,开辟个人独一无二的成功之路。
正所谓遇强则强,遇弱则弱,如果总在自己的舒适区徘徊,绝对催生不出杰出的才能。可惜的是,我们求学过程中的挑战过于单一。如果希望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我们必须迎接挑战,甚至要为自己设计挑战。
等到克服一定难度到达又一个舒适区的时候,就可以再给自己增加一些难度。这样你的能力就会呈阶梯式上升。
专注发展才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持之以恒。不过,坚持到底并不一定就是“苦兮兮”的事情,用“兴趣”驱动我们去坚持更为有效。我们不必在为某件事努力之前,就大谈意志力的重要。事实上,一个人意志力的承载强度是有限的,一旦到达一个极限值,就会崩盘,以致彻底放弃这件事。一件事能吸引你坚持下去,一定是因为它给你带来的丰盈感和满足感。如果坚持得很痛苦,你所坚持的往往并不是对的事情。
不再执着于兴趣,不妨先努力做事,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热爱,有了乐趣,你自然会喜欢上这件事。
“浸润式”投入,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用温暖的情感、良好的心理体验、理性的思维去体会这件事的魅力。
持续互动,把单向的信息获取转变为双向的信息演绎,将被动转化为主动,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做这件事,从而产生持续的乐趣。
坚持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就是坚持我们最好的竞争力。独特性意味着我们的形象、个性、知识、经验中的一项或者几项是无法复制,为这个世界的多元性增加了新的价值。
如果我们拼命迎合主流,也许有机会被认同,但是更可能被忽视。在被现实打磨的漫长岁月中,我们要捍卫自己与众不同的部分,形成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是独特而不是从众让你我不可替代、更容易被别人发现和记住。
二、逻辑思维《如何成为一个高手》
如何成为一个高手?罗胖核心的方法就是“刻意练习”,什么叫“刻意练习”呢?
一、练习:进行有针对性的重复练习。
首先需要学习套路(最好的捷径就是找一个老司机)
音频中,罗胖举了个例子。许多年轻的电视采访记者遇到一个难题,就是有很多采访的人面对镜头特别紧张,一句整话都说不清。怎么办呢?
一个电视采访的老记者说,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帮他总结,然后问他:
“你是不是这个意思?”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那您把您的意思再说一遍。”
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
毕竟在一个行当里,经验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有很多实操的经历构成了老司机的“套路”。
寻找核心概念
其实一个学科或者一本书里,要学习的核心,就是一个或者几个概念。
所以,要学习一项技能,只需要把核心概念理解透彻,其他大部分知识都会融会贯通。
拆解练习内容
许多复杂技能都是有很多小的能力组成的。
比如,有人问我“如何学习炒股”?
“先建立、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
“如何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
我将其拆解开来:
1.市场环境分析:先了解全球或中国经济的一个状况。
2.行业分析:寻找有上升潜力的行业,了解其市场情况和产业链。
3.股票选择:了解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管理者情况、盈利情况、估值。
4.买卖标准:确定在什么时候可以买入或卖出。
虽然,以上每一部分,都需要再深入去学习和了解,但至少会让一初学者找到学习的门路,或者知难而推,呵呵。
二、刻意:持续做你不会做的事,不断寻找挑战
心里学将我们的心理状态分为舒适区和恐慌区。
在这个舒适区域里,每个人都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例如,习惯了右手刷牙的人,让他用左手刷牙,他会很不舒服。如果他是使用右手写字的人,请他用左手写字,他也会不适应。也就是说,在他的心理舒适区内,他只能使用右手刷牙、右手写字。
如果要拓展舒适区,我们就要进去舒适区和恐慌区交接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脱离舒适区。
学习的“捷径”1:寻找挑战
停在舒适区里面做的事情,叫做“享受生活”,而学习心的技能就要“挑战舒适区”。
如果希望快速的成长,就我们就要时长停留在“舒适区”以外,不断为自己创造挑战。
比如,扎克伯格,他就是在每年为自己设定一个新的目标:
学中文、重新学习编程、每天认识一个新朋友、每天写便签感谢一个人、全年跑365英里。
学习的“捷径”2:寻找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提供即时反馈)
曾经的文学青年,每天都要给出版社发稿子,然后就是无尽的等待。不断地发,不断地等。所以,他们大部分人,都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就是由于这个“反馈”太慢了,你也不知道你写的东西,好还是坏,那么就很难清晰的认识自己,“试错”的效率很低,以至于进步很慢。
而现在文学青年,只需要将自己的文章,发到网络。如果写得好自然有人追捧,追捧的人多了,出版社自然就找上们来。
这就是寻找能够提供及时反馈环境的意义。
最近网络兴起的众多“学习社群”其实就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除了不断提供学习干货以外,大家为了一个共同方向努力。如果你把学习心得撰写成章,还会有“老司机”给你指点迷津,大大加快了你的学习效率。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学习
罗胖分享了一部书,叫做《浅薄》。
大意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和碎片化,正在摧毁我们的学习方式,让我们变得浅薄。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被称作“超文本链接信息”。什么意思?
就是我们看完一篇文章后,会有无限的其他信息,或相关或不相关的信息,等待你去打开或挖掘。
但你以为这些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么?其实大部分时候,你都是被商业营销“牵着走”,是那些聪明人诱导你的选择。
比如在文章里写着“不转不是中国人”,你就转了。
在简书标题中写着“深度干货”,你就不自觉得点开了链接。
谷歌核心战略:让消费者的决策变快。因为页面的打开关闭意味着利润,因为每页有广告。
这些都成为了互联网上的决策负担。大脑负责“选择”的神经元叫做“前额叶”。在不断的选择时,我们其实并没有开启学习的模式。
同时由于我们漫无目的浏览习惯,我们只是看过,然后忘掉。
而真正高手是如何学习的呢?他们是把新的信息,缝接旧的知识,形成个人自己知识网。
就比如钱钟书先生,他家里并没有藏书,看书都是从图书馆去借,留下是近400本的读书笔记。罗胖管这些笔记叫做“大脑的外挂”。
那么,面对如何纷繁的网络知识,我们如何去学习呢?罗胖提出:
与新知互动
我们常常看到公众号里的一篇文章写得很有道理,你点击了收藏。然后你的大脑就讲这篇内容清空了。
罗胖自己的习惯,没保存一篇的文章,都要写一个心得(哪怕一个字)。这就是为了嫁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记忆的关联。
有人问“看美剧能够学好英语么”?答案是因人而异。
有些人只是看看笑笑,有些人看到生词拿本子记下来,不定期会翻开复习。显然第二种才是学习的方法。
如果不脱离舒适区,努力和新知建立互动,其实只是把自己当做靶子,在知识中接受枪林弹雨。
做创造性使用新工具的人
人类创造工具,工具反过来塑造人类。
有两类人:
一类人,躺在工具产生的便利性。
另外一类人:带着工具产生的新可能,探索人类的新边疆。
比如:世界发明了外语翻译器。
第一类人,再也不在学外语了。
第二类人,想着可以利用新的发明,进去人家的主流社会。
第一类人群重要由中下层人民沟通,他们注重享乐。
第二类人群是社会的中间力量,他们注重学习进步。
要成为一个高手,就需要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将新的知识与旧系统缝合,并应用、创新!
三、程龙《彻底告别三分钟热度的密码》
程龙,网名“叫我龙兄”。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被马氏拒之门外的大学生,成长为“头马”中国区区长,如今,他创立了“坚持星球”这个学习社区。
他说:
高中作文经常不及格的我,竟然因为坚持每天写一篇文章,一年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接着还是因为坚持,出版了第二本和第三本,惊呆了我的语文老师们。
中考体育考试不及格、大学1000米测试也不及格的我,竟然在最近几年,坚持做了5万次以上俯卧撑,累计跑了超过3000公里,其中包括5次半程马拉松,惊呆了我的体育老师们。
从小就害怕在人群中讲话、更害怕讲英语的我,竟然在一家叫做头马的演讲组织坚持了100多个月,做到了中国区区长和亚洲8个国家和地区的顾问,并因此成为了一名双语培训师,惊呆了我的所有老师们…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成功的原因的话,那么就是“坚持”!
“坚持星球,彼此加油”这是坚持星球的口号。
如今,他的新书《谁说你不能坚持》即将出版,更加系统性地告诉大家“如何坚持”!
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GALA能量环”。
这个GALA能量环,是怎么来的呢?
就是龙兄成为“高手”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的方法。
GALA能量环对于龙兄来说,就是:
Goal
在别的同学纷纷进入令人羡慕的公司,而龙兄被马是拒绝,所以,龙兄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
这是龙兄当时最迫切的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很清楚:提高英语能力和沟通演讲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加入了帮助会员提升沟通演讲能力每年会员流失率达50%的非营利性组织—头马。
Action
他们在即兴演讲环节等着主持人点名,而龙兄则永远做第一个举手的。
就是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最大量的行动。因为他知道,所有的改变都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Love
没有热爱的坚持,不会有好结果。成就感和愉悦感因为行动不停的到来。
Adjustment
很多时候,我们会在努力的过程中,会有遇到意外,我们需要调整目标,重新开始。
不是因为希望才坚持,也可能是因为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除了以上“GALA”的概念,龙兄的分享,还有几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
1. 输出带动输入
当龙兄不断的去演讲和写作的过程,他就会不断的需要去学习、积累相关的知识。
只有当你调用或者应用新的知识,那些东西才能转变成你的能力。
而且当你要完成一次分享的时候,你们的大脑会更加主动地去获取相关知识,构成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
2.克服启动摩擦
当你纠结去或不去的,那就去!那你纠结做还是不做的,那就做!
把戒指丢过栅栏。
行动最难的一步是“开始”。因为在意识或潜意识中,我们抗拒让我们进入“舒适区”。
而我们将“Just Do IT”深植入大脑的时候,当你还来不及多想“这件事有多困难”,你就已经开始行动,或者作出承诺。
3.专注长板 会做减法
还有一点很重要,想要在任何领域产生很大的改变,一定要做减法,专注、聚焦,在那几年中,我的生活除了工作、家庭,就是头马,放弃了其他很多干扰。
一个人挣多少钱,不取决于他有多努力,而取决于他多不可取代。
当你在一个领域做到前5-10%的时候,你才会有话语权,你能能够吸引大家的目光,你才能够利用你的长板变现。
4.认识大咖 迅速进步
用你手里的资源,去交换你想要的。
在头马俱乐部以及创建“坚持星球”的过程中,龙兄认识不少同道中人的大咖。这些大咖帮助龙兄更加顺利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开拓自己的事业。
如何认识这些大咖呢?用你手里的资源去交换。
为什么高手身边的朋友也是高手?不是因为高手让身边的人都变成了高手,而是高手愿意跟高手交朋友。
因为,在某一方面,朋友的可以帮到你,你才愿意和他成为朋友。
所以,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你才会认识更多的高手!
如果你还成不了高手,那么就加入高手的社群吧!
最后的话
分享完三位高手的成长秘诀,你是否有所领悟呢?但是领悟什么都没有用!
知识不是力量,行动才是!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