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归来,对当时绝大多数人来说,是由衷高兴的。盛唐气象,即便跨越千年,仍然让所有中华儿女心向往之,更何况对当时之人呢。文明昌盛、开放包容、四夷宾服、万国来朝, 那是中华民族的黄金年代,那是唐人的骄傲,睡梦中也想重温的美好。
然而,对于在上阳宫“荣养”的武曌来说,她的心绪当然不可能如其他人那样欢欣鼓舞。虽然她作好了一切准备,要还政于李唐,但以这样一种屈辱方式无可奈何地退出这个她战斗一生的舞台,她是不甘的。毕竟,一直以来,她都是胜利者,她不习惯失败。
但是,结局已经写就。虽然她被尊敬为“则天大圣皇帝”,贵为天子之母,却实则是高级囚徒。
囚徒的生活当然是郁闷的。没有了美颜如花的二张趋奉左右,没有了谄媚的臣子浅笑阿谀,日常供奉也没有了以往的精美。最重要的是,以权力为生命的政治家失去了号令天下的权力。这样的打击无法填补,已经年届八十的武曌只能在灰暗寂寞的宫中以回忆度日。
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当然是一种巨大的折磨。好在这样的折磨没有持续太久。神龙元年十一月,一代女皇武曌逝于上阳宫。逝世前,武曌下令,去帝号,以皇后身份与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赦免王皇后、萧淑妃、褚遂良等昔日政敌子孙。
早在神龙政变之前,武曌已经陆续下诏赦免了因李唐宗室谋反案、徐敬业谋反案,以及当年酷吏政治时被清洗治罪的无数人的罪名,并为一些冤假错案平反。这时,武曌又赦免了王皇后、褚遂良这些不共戴天的死敌,她是在为自己的一生作为进行救赎。她至死都是一位极其卓越的政治家,她的内心极度清明,从未因为权力、享乐而迷失自己,她清楚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虽然为形式所迫,武曌不得不以最极端的残忍加诸自己的政敌,但是对于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来说,她的内心是有自己的清醒的判断,她从未忘记这些在她不断向权力巅峰攀爬时拦路石和牺牲品。所以,她会在最后时刻赦免她们,以补偿自己内心深处的愧疚和伤害。
但是,以政治作为第一信仰的武曌,绝不会认为自己当时的作为有什么错失,这些都不过是一个政治家必要的手段而已。在这个舞台上,只有胜负,没有对错。
武曌,就是为政治所生的。
当李显准备遵守武曌的遗诏将其安葬乾陵时,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反对的理由是“以卑动尊、不合礼法”。意思是,武曌作为高宗李治的妻子,不应该去打开陵寝,打扰已经安眠多年的李治。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些大臣仍然对武曌这些年来颠覆李唐江山、实施血腥政治,作为一个女人而将他们这些大男子玩弄于鼓掌之间而耿耿于怀。慑于武曌的威望,以及她遗留下来的政治资源,尽管清算武曌的想法在许许多多人的脑海中盘桓,却无人敢正式提出来。所以,不让她在死后如愿,也好出上一口恶气。
然而,一生孱弱无主见的李显却难得地坚持己见,按照母亲的遗愿办理,将武曌的遗体由洛阳运至长安,安葬乾陵。
作为一个颠覆李唐江山、将李氏皇族迫害殆尽的阴谋家,武曌被武装赶下台后,居然逃过了严厉的清算,这是一件极为奇怪的事情。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斗争规律是,胜出的一方必定将极恶的罪名和残忍的手段加诸至失败者一方,一方面彰显自己的极善,一方面以此为借口重新铺排政治势力。为什么对武曌网开一面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武曌夺权的过程中,打击范围主要是李唐宗室和帝国高层,并未对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产生太多不良的影响。反而,她重视科举、打击门阀、培养寒门子弟的做法为她集聚了中下层的口碑。武曌主政的时代上启贞观、永徽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也表明了她不只是一个阴谋家,也是一位卓越的国家治理者。
二是武曌的儿女仍然是政坛上最重要的势力。新皇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这些儿女对母亲的情感是极其复杂。两位哥哥李弘、李贤死于母亲之手,李显、李旦也被母亲废黜和打压,对母亲的恨意肯定是有的。但是另一方面,出生政治世家,他们对母亲的政治手段心悦臣服而又满怀畏惧。当然,最重要的是,李显相信,即便不通过政变,母亲大概率也会还政于他的,所以,他对母亲并没有刻骨仇恨。
三是武曌在文武百官中是有着一帮支持力量的。即便是武曌的政敌,也不得不承认她确有知人之明,提拔重用了一大批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对于真正的人才,武曌也是极为看重和爱护的。例如宋璟,因为二张的事与武曌面折庭争,搞得武曌很没面子,连下三道圣旨把宋璟支出京都,结果宋璟硬是抗旨不遵,但是武曌也没有把宋璟怎么样。武曌被赶下台后,宋璟还为她一洒同情之泪。
鉴于以上原因,清算武曌之事从来没有被公开提出过。因此,一代女皇武曌得以安享自己的身后事,以李唐媳妇、高宗李治的皇后身份安葬于乾陵。
跨越千年,当后人从乾陵漫长的司马道一步步拾级而上时,都会为这座陵寝的壮丽与宏大而惊叹不已。盛唐以山为陵的墓葬形式让后世帝王相形见绌。经历久远年代,当日里富丽堂皇的宫室会毁于战火以及岁月的侵蚀,石人石马石像也会被风化、被顽强的苔藓爬满全身。但将肉身与陪葬品藏于山腹中,实在是巧妙的安排。虽然这些的铺排会消耗难以想象的财富与人力,但是,对于富甲天下的盛唐,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乾陵是关中唐陵中极少数逃过了兵乱和盗墓者毒手的帝王陵寝。所以,时至今日,李治与武曌的尸身仍然静静地躺在乾陵所在的大山中,没有受到打扰。陵前一左一右并排着两着石碑,一座规模较小,是纪念李治功绩的“述圣纪碑”;另一座高大巍峨、气势恢宏,以巨石凿成,通身却不着一字,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无字碑”。本来是记述武曌的生平和功绩的,为什么会不刻一字呢?大概,因为武曌生平经历的复杂,让下笔之人难以成文;或者是文章已成,因为其中诸多文字难免会引发不必要的争论和风波,干脆不着一字。
一代女皇武曌的时代就这样彻底落下了帷幕。在一个男性包揽政治舞台全部风光和权势的漫长的封建时代中,武曌以女儿身,以自己不懈的个人奋斗,在这个舞台上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的行事和作为,将永远留存在泛黄的史册上,如同那座壮观的无字碑,任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