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现在快5周岁了,他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孩子,长这么大没有挂过瓶,没有吃过抗生素的。而我也只是一个完全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妈妈,不对,我在大学的时候因为专业需要学过一些基础的药物学,有一次老师讲身体的免疫系统运作过程,我听得如痴如醉,最后老师说:人的身体是非常神奇的。这句话当时震撼了我的心灵。虽然大学毕业之前已经把这些知识完全还给老师了,但是那句“人的身体是非常神奇的”,像一颗种子,深埋我的心底,冥冥之中让我对身体产生强大的信心。
有了孩子后,我阅读了一些《斯波克育儿经》《育儿百科》之类的书。带过孩子的妈妈,都有很大的共鸣,孩子的一点发烧,流鼻涕,一声小咳嗽,都会让自己焦虑不堪,牵肠挂肚,甚至夜不能寐。因为,我们是那么的害怕,怕自己做的不周到,万一孩子的病情变严重,变恶化,那可怎么办?我们会火山火燎的寻求医生的帮助,如果是小症状的,医生就是开始退烧药,止咳药,以及一些抗生素,如果问题稍微严重些的,咳嗽厉害些,喉咙更红些,就直接挂水了,一扎针,孩子吓的哇哇哭,手上扎不了的,好,就扎额头吧。妈妈在旁边看着,心里也估计哭成一团了,巴不得替孩子扎了那一针。可是朋友圈里,我们还是照样的转发着,千万不要给孩子打点滴了,打点滴如何危害孩子的健康,云云。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好,希望孩子健康,那么要怎么做呢,我是这么做的:按照书上的方法来!当然我还订阅了很多微博,都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比如周玉涛,还有冀连梅什么的,这些医生还有书上的知识几乎把幼儿阶段的常见病的症状和解决方法都讲了。我是结合了医生说的话和书本上的知识,然后运用到自己孩子身上。记得一个在美国的朋友跟我说,她和他老公抱着发烧的孩子到医生那里,据说医生直接叫他们回家,三天后还发烧再来找他。他老公气的直瞪眼,可是又不好跟医生发作!我想,这要是在国内的话,要医闹了!所以,我认为学一些基础的护理知识,小孩子的小毛病父母都能处理的,不需要找医生。
罗大伦的《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是我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之前,我都是用西医的思维护理孩子,虽然孩子的一些感冒咳嗽熬熬也过了,但我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我没有仔细深究自己到底哪里不对劲,但是凭着母亲的直觉,我就是觉得孩子身上的有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这本书,开始引领我用中医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常见病的根源。作者罗大伦是《百家讲坛》的特邀嘉宾,中医诊断学博士,他在书里提出,调好孩子的脾和肺,大部分的常见病都是很好调理的。
我用过书里面的一些食疗小方子,有一些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一次,孩子着凉了开始流清鼻涕,我发现这个苗头,立马泡了艾叶水给孩子泡脚,孩子泡好脚,出了点小汗,后来就没有流鼻涕了。要知道在以前,我是认为,感冒了,7到15天左右自己会好的。当然有一些没有取得效果,我在想,应该是我的没有中医的基础知识,不能正确的辩证孩子的症状导致的。
我的孩子一直以来有有点偏瘦,我们的整体意识都是喜欢一个胖乎乎的孩子,所以,瘦娃的妈妈是要承受很大的压力的,来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隔壁邻居的。在这本书里,作者罗大伦说:对孩子来说,每顿饭吃到不饿的程度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吃得太饱。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瘦,其实小时候偏瘦一点好。如果小时候就胖,随着年龄的增长,长大了就更胖了,打那时候就难调了。我们看那些百岁老人,很少有大胖子的,都是偏瘦的体型。这说明偏瘦的人,身体各个器官的负担小,更有利于健康。所以当我们真正站在孩子健康的角度来说,你还当下孩子吃不饱,拼命追着孩子喂饭吗,如果你的孩子还是偏瘦的,你还用的着那么担心别人的眼光吗?专业医生跟你说,不用不用都不用!
通读这本书后,我开始慢慢运用中医的思维去思考孩子生病的症状,后来,我开始学习一些小儿推拿,太极按摩,以及经方。中医在我们看来是非常深奥和难懂的,《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从孩子身上的一些常见病开始,通俗易懂的让我们知道是身体那些器官出了问题,如何护理和食疗,非常接地气。
这个医生在书的前言就说:即便是一个医生,还是在心里认为保护孩子身心健康的是父母,而非医生。孩子生病了就医确实没有错,但孩子的健康全部寄托在医生的身上不仅不现实,也不可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多多学习正确的育儿护理知识,让孩子的身体打好健康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