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脑往往比较懒,喜欢做一些不太耗费心力的选择,如果有可以基于过往经验,或者与事物有明显关联的选择,大脑将会很乐意接受,并且指引我们去行动。
正如晨读里所说,想调查恐怖分子,首先想到的是从恐怖分子本身着手;想知道老板的行踪,第一个念头就是从其手下员工着手。
这样的选择一旦碰壁,有些人就会焦躁不安,束手无策。为何?因为他的大脑停留在表层观察阶段,无法更深层次的去链接一些平时看起来无关联,实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事物。
比如,此时我正在跟你扯的这个,关于大脑选择机制和晨读内容的结合。
大家经常说我脑洞大,其实脑洞都一样,我无非是在事物最常见的一层平台上,再往上爬那么一两层,再往四周多辐射一点点距离,而这一点点,往往就会造成我脑洞比较大的错觉,其实我无非就是多链接了一些事物而已。
就如今天晨读所说的“锁定目标”,我在早上的晨读留言里举了一个租房子的例子:
之前在公司附近租房子时,下载了很多APP,在网上浏览了大量的信息,一方面发现很多消息是假的,目的是吸引你点击,然后给你推销其他商品;另一方面,是中介充斥,而中介标榜的信息有不少也都是虚假信息,最重要的是,在深圳,中介费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后来,通过一次和中介一起看房的经历观察,我决定将关键信息的获取点放在小区的保安处。因为我发现,中介进入小区看房,需要在保安处登记,而登记时又会很谨慎地询问保安这间屋子有没有被出租出去。
我就在想,保安既然如此详尽的了解小区屋子出租情况,那我何不从他那儿多了解些情况呢?后来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保安不仅了解,而且还主动带我们看房,并且资源比之中介还要丰富。最重要的是,在他手上的房租价格比中介手上的要便宜,因为省却了高额的中介费。并且如果我们租房成功的话,也只需要给付其一两百元的感谢费即可。
房源多,省却中介费,房租比中介便宜不少——这些皆是因为我转换了关键信息的获取途径,从而获得了更有效的关键信息。
如果我任由大脑的“懒”带着我走,或许以上这些都不会发生,就因为我下意识地觉得这个保安或许会和我现在所要做的事有所关联,我就积极地去和他产生链接,而这个“下意识”也是有所讲究的。
很多人往往产生不了这种“下意识”,他们的下意识就是怎么不费脑子怎么来。这其实是几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所遗留下来的“成果”——老祖宗那会儿的很多行为都是本能驱使,饿了就去找吃的,困了就去休息,在食物来源还没稳定的那个年代,过度思考就意味着能量的过度消耗,饿的快,出去采集狩猎的次数就变多,遇到猛兽的概率就会加大,生命受到的威胁就会增加——所以现在你明白根植于我们脑子里的“下意识”是一种什么样的机制了吧——避免过度思考,擅长走思考的“捷径”——因为捷径省能量啊。
这样长久下去,深度思考于我们而言就会越来越困难,最要命的是,我们会陷入一种闭环内——下意识的做出决定—>失败—>放弃。而不会像今天晨读里所说的那样,在一个最明显关联的节点上失利后,继而迅速选取其它的隐性节点作为突破口,从而锁定目标。
(感谢你看完我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