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成为一个中年人之后,就不再像从前那样,总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懂得,我不再有什么非说不可的故事,非解释不可的事情,我接受不被人理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于是,生活瞬间轻松了很多。”
这段话,就是“中年心态”最好的映射和写照。
人到中年,越来越感受到“情绪价值”带给自我的内在影响,表面上图有的“物质享乐”可能会让中年人感到莫名的空虚,精神层面的富足才是人生最终极的“享乐”……
如果说,以前的甄嬛的“懈怠”:是在宫斗时,既想要保持初心,又想要得偿所愿,所以她的方式就迂回且尽善尽美。而眉庄的“懈怠”是,只追求内心的平静。
青春年盛时,我们努力追求成为“甄嬛”类人见人爱的“有为青年”,而人到中年后,我们更愿意追随内心,做最宁静的自己……
像甄嬛那样,既要保持初心,又想得偿所愿,对于中年人来说,太难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是人到中年想要躺平的“精神诠释”。
“最深的内耗是什么?对我来说,是刻意合群,其实勉强自己去合群,就是拼命去否定自己。20岁时,我为了被群体接受,不惜放弃自己的观点,无底线迁就别人。就像《害羞与社交焦虑》中所说:世界上大约60%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担心别人的否定,逼迫自己融入圈子,换来内心的安全感,可惜这样的合群,不仅消耗心力,而且得来的都是无效社交……”
40岁以后,我们慢慢学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人生课题上,降低关注外界的评价和影响,因为我想去的地方和别人不一样,不用强迫自己与人结伴而行,无需赶赴一场又一场热闹,学会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安顿和美好,愿我们与人为善,却不刻意合群,享清欢,而不内耗。
人到中年,没有那么多可折腾的机会,没有那么多上升的空间,工作,孩子,老人,家庭……几乎填满了整个生活的中心,日子过的越来越琐碎,生活也过的越来越庸碌。但就是这样的年纪,这样的生活状态,才有资格去躺平一下,摆烂一下,不需要像年轻时过的那么拧巴,过的谨小慎微。
40岁以后,随遇而安,尽力而为,想做什么就做,无需理会外界的声音,也不给人生留有遗憾。
因为,不需要解释的人生,才是最彪悍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