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曼谷亚运会至今,回顾中韩近37年的交锋记录,中国国家足球队胜少负多,完全处于劣势。每一次中韩碰面,无论是陈腐被一脚踢开还是历史仍苟延残喘,都被冠以“洗刷历史”或粉碎“恐韩症”之名,球场相遇,似乎没有什么比击败韩国队更加令人振奋! 如今中韩再次交战于世界杯预选赛,让我们细数那些交锋记录,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1983年
奥运会预选赛
中国队3:3韩国队
1986年
第五届尼郝鲁金杯赛
中国 2:1 韩国
釜山亚运会
中国 2:4 韩国
1992年
巴塞罗那奥运会预选赛
中国 1:3 韩国
1996年
亚特兰大奥运会预选赛
中国0:3韩国
1999年
悉尼奥运会预选赛
中国1:1韩国
2000年
亚洲杯
中国0:1韩国
2010年
东亚杯
中国3:0韩国
太多次的交锋都带给球迷一次次的期待又一次次的失望,然后再次期待换来的仍然是失望的泪水与不甘心。反思一下为什么与韩国每一次的交锋基本都以失败告终,难道中国13亿人选不出来11个踢球的么?更何况我们的祖先更是蹴鞠的高手。有些敏感话题我是不愿意说的,举个例子:
本人喜欢踢球所以每周一场,在和我踢球的伙伴中有一位曾经在西安安馨园(80后都应该知道这只球队)效力过的朋友,不论从技术,速度,身体,意识进国家队不敢说,但是目前中超联赛应该是抢着要的。他告诉我:曾经因为家里穷,但喜欢踢球,家里人就借钱供他上足球学校,但是学费实在太贵,父母都是工人根本无力承担,只好退学,但是在学校期间表现优异被球探看中,最终进入安馨园效力,当然最后这只球队经营不善也宣布解散。
在中国,足球学校的费用不是一般家庭能够负担的起,这样就抹杀了一大部分有天分的孩子,想成名更不可能。目光转到现在,中国有多少免费球场?且不说中国,西安有多少?答案是没有一家,想踢球需要付费,社会已经把我们对足球的热爱变成了一种商业手段。踢球是需要付费的。中国教育根本没有与足球有关的课程,只是课间及放学的活动,因为比足球更重要的是考试分数。
应试教育扼杀了我们的梦想,让我们变成只会考试的机器,没有思想,没有梦想,只知道拿高分。反观国外,随处可见的免费球场,学校及家长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爱好变为终身的事业,在学校及家长的鼓励下诞生了许多球星。
为什么中国足球总是输给韩国,我想原因已经非常明显,不是接二连三的换帅或者向公众道歉能够解决的。我们应该用80%的时间思考过去,寻找原因,用20%的时间思考未来,当然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还是希望今天的比赛中国能够踢出自己的气势,输赢不重要,只要你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