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脉络关键词:
- 听清楚
- 说清楚
- 阅读是听的变种
- 写作就是听写
- 翻译不过是个复合动作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英语学习的最正确姿势,有些概念我会反复提及,希望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呈现不同的理解角度,帮助大家体会,下面就开始。
很多英语学习者应该很熟悉“听说读写译”五个字,但很少深研这五个字的排列顺序,这个顺序实际上概括了英语学习的最正确姿势。可以说,在英语学习的初级、中级阶段必须将这个路径固化下来,严格按照路径学习。在学习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融通阶段,可以灵活一些。
为什么说“听清楚”比“听懂”更重要?
我们听英语追求的结果就是听懂。但大多数学习者将“听懂”定义为自己有能力把听到的英语翻译为汉语,认为完成这样的翻译过程就是听懂了。且不说,此种翻译是如何的粗糙、别扭,就翻译的过程而言,很多学习者其实在通过英语学汉语。英语在翻译过程中变成了一个中介,一个通道,一个好比旅游集散地的中转站,显然这里的英语不是目的地,汉语才是!在语言学上,我们有源语言(source language)和目标语(target language)的区分。对于学习者来说,汉语是源语言,英语是目标语,但是大家可以发现,大多数学习者在追求“听懂”的过程中,把目标悄悄地置换了,换句话说,他们用所谓的“听懂”掩盖了“通过英语学汉语”的实质。
理清了追求听懂过程中最可能步入的陷阱,我们来看“听清楚”这个要求。所谓“听清楚”就是把握英语的音节和节奏,因为音节和节奏就是英语语音含有的本来属性,而对应的汉语文字翻译是外来的。“听清楚”要求学习者完全完整地听到每一个英语语音的音节和节奏,不多也不能少。那么,怎样才能“听清楚”呢?涉及两个训练,就日常训练而言,你去听就可以了,不需要听懂,只是大量的听;就突击训练而言,学习者要使用“Murmuring”这项训练技术,“Murmuring”就是哼唧,就是哼哼。哼唧的目的就是集中关注英语的音节和节奏,忽略其他干扰因数。很多英语学习者或许会疑问,为什么不直接朗读?原因是直接朗读会夹杂很多主客观的干扰,不利于重点掌握音节和节奏。朗读过程往往要求口腔内外部唇齿舌喉甚至脸颊的综合参与,冒然的朗读好比要求一个没有学过国际标准舞的人跳国标,这个人既要跟上节奏又要注意动作,还要配合舞伴,结果只能有一个——乱套!
从“听清楚”升级为“说清楚”
通过“Murmuring”训练技术把握英语语音的音节和节奏以后,就可以尝试说出来。也许你的发音不完美,但只要你说出来的节奏感和你听到的语音大致相仿,越接近越好,你的“说清楚”就过关了。学习者在这里使用的主要训练技术叫“Shadow reading"。“Shadow reading"又叫影子练习,有的老师喜欢用“复述”这个词,大白话叫做鹦鹉学舌。这个阶段还是不要求学习者搞懂所谓的意义,只要你说清楚就可以了。当然,这里有三个注意点,首先,你要尽可能的将你听到的所有英语语音都“听清楚”和“说清楚”,换句话讲,凡是你听到的都要复述而且只关注复述能力,不关注不追求不思考复述内容的意义,越熟练越好。其次,你复述的内容必须是你听到的而不是你看到的,也就是说,你的复述内容尽可能来自听觉而不是视觉。如果有其中的一个单词实在无法复述,那么就要回到“Murmuring”训练阶段,这样的反复训练不仅正常而且是必须的。早些年,某老师的疯狂英语比较流行,某老师很推崇“一口气训练法”,要求学员用一口气的时间尽量大声朗读看到的句子最多遍。该方法的短处在于学习者都在用自己创造的节奏去复述英语,好比我们学唱歌,拿到的只有歌词,就算读了百遍千遍,熟练的都可以脱口成章了,但歌曲的旋律我们一无所知,只能发挥想象自己创造,直到有一天听到歌曲的原声,才发现我们唱的是多么离谱,所以我们在做影子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凡是我们说的都是我们听到的,没有听到过,就不说!最后,不要想当然的认为自己说的很清楚了,不妨将自己的声音录下来,自己听一听是否和语音材料的节奏大致相同,如果有60%的相似度就继续前进,不要追求完美!而关于这个注意点容易走偏的是由于想说的流利而追求说的特别快,我想特别澄清的是,快不是流利,流利和快是两回事,不要混淆。流利是一种自由表达的状态,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自由,而快只是语速,不是流利!
“说清楚”阶段还有三个辅助训练技术。第一个是胸腹靠贴腰背的基础上,头部或者说是颈椎的后靠后贴和后挺,大家应该很容易感觉到,老外说话给我们的感受和中国人说英语给我们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除了节奏原因之外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英文发音的口腔部位不一致。中文靠口腔前,英文靠口腔后。有了这样姿势,大家身体内的口腔、鼻腔、喉腔、胸腔、腹腔五腔就成为一个整体,五腔共鸣就有了基础。第二个辅助训练技术就是双脚与肩同宽的站立,这里的与肩同宽不是和外肩同宽而是和肩的内部同宽,极为放松又顶天立地,会极大强化你的气场,让你更敏锐的感受感知音节和节奏;第三个辅助训练技术就是腹式呼吸,因为比起一般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可以提供强大的动力,好比汽车发动机加了涡轮增压,气流在冲击五腔的时候引起的共鸣就更大。
从读开始建立意义联系
经过“听清楚”和“说清楚”两个阶段,我们就建立了耳中心和嘴中心,我们就可以开始朗读了。那么如何通过朗读来突破词汇量呢?先说两种训练方法给大家参考。第一种训练方法的第一步就是定下目标,譬如“一个月突破一万词汇量”。第二步,找到要突破的词汇量以后,学习者通常的做法是将词汇分类成好多个list, 每个list含有几百个单词,几百个单词分两栏排列,前面是英语,后面是对应的中文解释。我们只要做一个小小的调整,就是将对应的汉语解释放在前栏,英语放在后栏,只有这样才符合从源语言到目标语的顺序。建立了这些列表以后,就用录音软件,通过自己的朗读每个单词的汉语解释和英语,把自己打算突破的词汇全部录下来。每天尽可能尽长时间去听就可以了;第二种训练方法,稍微难一点,就是不引用汉语解释,每个list的两栏中前栏是英语单词,后栏是对应的英语句子,然后生成语音,每天听几百句。大家可以发现这两个训练方法都需要建立在“听清楚”和“说清楚”的基础上,所以有其中有反复不足为怪,随着你英语能力的增长,困难出现的几率会越来越少。那么在使用两种训练方法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要学会直接建立图像和声音之间的联系。我们听到汉语解释的时候,脑海里就要浮现对应的图像、场景而不要浮现文字,最好慢慢把图像固化下来,不要每一次都想不同的画面,听到英语单词的时候就把图像和单词的语音结合起来,注意是把图像和声音直接连接,多做这样的练习就会感觉越来越敏锐,感受越来越深刻。这种训练的机理在于调动了我们右脑处理图像和声音的巨大潜力,这种潜力是非常大的,大到超出我们的想象,大到贺知章都发出“乡音无改鬓毛催”的感叹,虽然年纪大了很多年不说家乡话了,但一旦说出来,口腔的肌肉记忆还是能发挥不可磨灭的作用,大到我们可以忘记碰到的任何人长什么模样,但一旦听到过他或她讲话,那种对声音的记忆就再也无法忘记。可以说,我们右脑对于图像和声音的处理能力几乎是全自动的,不需要过多的理性思考,就会轻而易举的记住。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单词都不是背会或记忆会的,而是听会的!第二,在使用单词和句子列表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对单词和句子已经非常熟悉了,我们就可以开始查字典,而这时候查字典和一开始就查字典有本质的不同。这时候我们不需要过多的依赖文本,甚至不需要看单词和句子,我们就专注查单词。而查每一个单词的时候,浮现在你脑海的都是一个个完整的句子,再也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单词,你的意义网格就慢慢建立起来。
如果把读这一阶段要处理的语音内容扩展开来,就可以针对一个段落、一篇文章和一本英文原版书,你在阅读之前要做的还是“听清楚”和“说清楚”,不要急着去查单词的意义,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惊喜地发现,只要通过听和说两个阶段就可以明白原文50-60%甚至80%以上的内容。等到你要真正去查单词的时候,你需要解决的只有20%的难点和重点了。有学习者会问,那么一本原版书是不是必须全部“听清楚”和“说清楚”以后才能查单词呢?不要这么僵硬的推断,更好的办法是一章章、一页页、一段段解决,不要虐待自己,要迅速建立成就感和正向反馈,让自己上瘾而不是傻傻的坚持!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训练方法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多学是什么,少问为什么,某种程度就是死记硬背,只不过我们死记硬背的是语音是音节是节奏,是一个个,一串串的的死记硬背,目的只有一个,让你听到说到的任何声音都转化为肌肉记忆,解放脑子,不要再让脑子干体力活,让耳朵、嘴巴和手去干体力活!这种能力训练其实不仅仅适用于学英语,写作、计算机编程、去健身房锻炼都是本质相通的,是一种元认知能力!
为什么要强调“听”和“写”?
写作的本源是听写的能力,把听到的写下来就这么简单!听的能力有一个变化就是读,读是听的渠道变化,但两者本质是输入后自然产生的输出能力。西方很多有名的作家常常混迹于咖啡馆、酒吧、沙龙,其中比较有意思的原因是作家通过倾听对话、与人交谈收集写作的素材,这和我们常常认为作家好像只是大量阅读的印象大相径庭。有了这个意外发现,我们可以说我们能说能写的本源能力其实听的能力!
为了巩固和检验“听清楚”和“说清楚”的成果,我们必须写而且是听写。我们听写的内容就是我们可以说清楚的内容,即使你不是完全理解这段语音说了什么,但只要你听写下来,这样的训练就会帮助你理解语音的意义,还可以把你理解的好多个困难无形中一一剔除,最后只留下你只要查一下单词就可以理解的较小的工作负担,甚至在这个过程中练就的推测能力让你拥有了更强大的理解能力而省却许多查阅工作。
最后聊聊翻译
对于翻译有两个极端。第一种认为翻译高大上,好像只有大神大牛才能胜任,特别是关于同声传译金饭碗的传说在江湖上大家耳熟能详。人们翘首以待观望的是高薪和人才的高能力,但这种能力不是超能力,套用当下流行的“刻意训练”和“一万个小时理论”就能注解,真正的问题是很少有人可以找到学习英语的最正确姿势,而是套上刻苦和勤奋的外衣;第二种认为翻译很简单,许多英语小白一开始学英语的方法就是翻译,看看那些英汉对照的词汇表吧,多么栩栩如生!
翻译不难但翻译需要复合技巧,好比指挥一个乐队,在同一时间内怎样和谐的调动各种乐器和各位乐手演奏出最美的音乐,这需要功力!
翻译在我的理解当中应该是通过英语去写作中文要表达的意思,或反过来也可以!很多的学习者犯的最大的错误是什么呢?从英文到中文,用汉语的文字套用英语的结构,或者从中文到英文,用英语却套用汉语的结构。翻译要做的是两种文字和结构的平衡而不是生搬硬套。练习翻译的最正确姿势是走从英文到中文,再从中文到英文的回旋路径,很多人走了一半也就只有一半残缺的能力!
小结:
- “听清楚”和“说清楚”是基本功、最重要,但学校教育体系从来不教。
- 阅读其实是一种听的能力
- 写作其实不难,难的是没有认识到“听”和“写”的关系
- 翻译是平衡的艺术,不是生搬硬套的行为艺术